優秀的企業,善于發現并瞄準市場的空位,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迅速占領該領域的空白,在顧客的心智中建立需求與品牌的強相關關系;
卓越的企業,不僅善于填補空位,更善于制造空位,在顧客的心智中創造需求,并同時建立起需求與品牌的強相關關系。
作為市場中某一細分領域的跟隨者,則努力尋求該領域的空位,一旦發現,則迅速將其占領。這一過程中,速度是關鍵;在與市場領導者的競爭中,單純地抱著“比領導者更好”的目標,并不會帶來預期的效果。別忘了,“成為第一,才是通往顧客心智的捷徑。”
每個人,既是自己的領導者,也是自己的跟隨者。
我們每天,接受來自外界的大量信息,并在頭腦中迅速的完成加工、決策并予以執行;我們的體力、腦力、時間、心情和情緒,便是我們所領導的“團隊”,也是做為“我”的領導需要整合的資源。
與此同時,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有不滿足于現狀的一種期望,都希望能夠超越當前的“我”的領導者地位,實現更好的“我”,比如通過健身獲得好身材、通過學習掌握新知識。
為了填補好這個空位,我們需要認真地整合自身的資源,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等等。通常人們總是無意識地強調對外部資源地整合,比如關系、金錢等等,卻忽視了更為根本的自身資源地整合。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哈佛學者的Tal Ben-Shahar 在其著名的領袖心理學課程中,也曾引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來闡明“領導自己是成為領袖的基礎”。
與填補市場空位不同,填補內心空位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不懈的努力,不停的積累。
慢慢來,比較快。
這是大熊老師在《格局逆襲》中專門闡述過的觀點。
于我而言,慢與快是相對的,這里的“慢”強調的不是速度,而是堅持;堅持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填補內心深處的空位。當你回頭看時,才發現其實這樣的速度很快。
這些年,我們聽過太多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故事,潛意識里已經提高了心中“快”的標準;卻忽視了每一次質變背后的那些看似平常卻堅定不移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