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精簡的結論肯定會遺失骨肉。
一句精簡的結論肯定會遺失骨肉。這點很容易被對話者(有意或無意地)利用。對方會把這些骨肉說出來,然后告訴你,你沒有想到這些內容,所以你說的話比較片面。或者由此推出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這類對話尤其發生在對方是女性甚至是男性的女友時,女方往往并沒意識到自己在做這樣的事情。這就讓男方感覺無語,無從下嘴。總不能說"其實我想到了,就是沒說出來而已",即便說出來也顯得蒼白無力。
一個好的方法是 從一開始就給一個有血有肉的回答,而不要精簡到一兩句話。也就是說「先說一句概括的話,再講你精簡后的回答」。
我和女友
前幾天我女友說,「我想在網上做些搞錢的事情」。
我女友設計出身,繪畫功底很好。她掙錢的渠道多半和這相關。而她有做淘寶的經驗,所以第一選擇應該是這兩者的某一類方向,或者二者結合。(當然她還有其它用來吃飯的本事,可能性較小,第一反應先排除了)
于是我打算從一個方向入手先講一句,看看她什么反應。
我說「單是淘寶賣東西這個方向,其實...」,注意這里我沒有說「如果是淘寶賣東西的話」,而是說「單是...」,是有意在暗示她我想到了不止這一種可能性。能否領悟到這個意思,取決于她的聰慧程度和她日常生活中有無遣詞造句的習慣。
我女友本身是個聰明人,但他一個很大的特點是愛挑我的缺點。而他在識人方面比較自信,甚至說是過于自信。因此一旦讓他認為是我的缺點,那就無從爭辯,肯定是我的缺點了。
繼續上面的那句話?!竼问翘詫氋u東西這個方向,其實...」,「其實」兩字剛一說出,他就開始打斷我,他對我說「xxx,你能不能有點想象力?」有時候還會這樣說: 「我發現你是一個特別沒有想象力的人?!?后者相當于被貼了標簽,更痛苦。以后會講講被貼標簽帶來的后果和愛給人貼標簽的人的思考模式)
如果這時候,我貿然反駁說「哎,其實我想到了很多東西。我只不過要從一個方面開始給你講?!咕陀悬c像事后諸葛,變成否定-辯解的聊天模式,聊天就變的沒那么愉快了。即便自己的言辭處理的再好,也無濟于事。因為在她的心里,我的標簽已經產生了。
那再回到一開始,我們可以換一種比較啰嗦的方式來接。這種方式就是把我的思考過程都講出來?!敢郧白鲞^淘寶,那你又是設計出身,這就有很多可能性來做了?!惯@里也再主要強調一下剛才要說的那句話,「"單是"做淘寶這一個方向...」。
這樣的回答看起來嚴謹,不會讓它產生疑惑,盲目給自己貼標簽。然而實際生活中這樣說話會比較拗口。給自己一種在拍電視劇對臺詞的錯覺。
五岳散人和馮小剛
生活中、網絡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昨天馮小剛在采訪中說了些話,具體是什么不記得了,大意是「中國的電影如此糟糕是觀眾慣出來的,觀眾喜歡對什么電影消費,這類電影就有市場?!?/p>
著名的實事評論人五岳散人針對這句話發了下面的微博:
散人先就馮的話發表了觀點「也是也不是」,又進行了補充說明。
我想很多人都會認同這段話,很可能在散人表達觀點前就持有此觀點。包括大導演馮小剛。
顯而易見的是,概括性的一句「中國電影因為觀眾才糟糕」并不能完全展示馮導內心的思考。這就給了旁人發表看法甚至反駁的空間。
要說明的是,這里散人的處理相當謹慎,說「是」有些觀點跟隨的意思,說「不是」略沖。而「也是也不是」本身是求同存異的一種說法。不至于對馮太沖,又像在向大家說「這是我散人自己思考的結論,并不單是對馮導的補充說明?!?當然,散人的處理不一定出于這樣的比對分析,而更像出自多年文字經驗產生的本能。)
人的腦洞像是一條蟲
這就是人潛意識里的某種辯論邏輯。人的腦洞就像一條蟲,不斷地穿梭游走在人的交流縫隙之中,無孔不入。我們要謹慎地利用它們,幫助自己發表觀點,成就自己。也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要濫用,避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