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兒子今年10歲,剖腹產,上四年級,從幼兒園起就一直練習鋼琴,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就是脾氣不好,比如天涼了讓他穿衣服他不愿意就會大吼大叫,有時候看他跟同學一起玩也是,說著說著就好像吵架一樣,跟他說了不能這樣也沒有用,請問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辦法能改善這種情況?
根據以上所述,家長首先是要處理好孩子情緒的問題,接下來就是親子關系的問題。
要想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再進一步搞清楚孩子情緒的背后原因,從而判斷這個情緒問題是否有必要真正去解決。
1、根據條件所知,一個孩子出生時是通過剖腹產出生,難免會對孩子的發育和成長有些影響,這一點不例外。但對于一個四年級10歲的孩子來說,如果說沒有影響不太可能,但這個從醫學婦產科專業來講,剖宮產已經沒有那么大的影響了。因為雖然孩子是剖宮產,但根據孩子對鋼琴的堅持和對學習的表現,可以看出這個孩子思維是正常的,行為是正常的,根本看不出剖腹產跟孩子的情緒有著直接關系。
2、無論是鋼琴還是學習,孩子是否能夠從中感受到快樂?家長并沒有提及到,所以無法判斷彈鋼琴和學習跟孩子的情緒是否有關系;
3、孩子對鋼琴的堅持是迫于媽媽的強制?還是來自本身對鋼琴的興趣及熱愛?,家長也沒有做任何說明,因此也無法判斷孩子的情緒與練鋼琴有關;
4、即便孩子的學習一直保持班級名列前茅,但能否獲得家長的肯定,欣賞和認可?也不知道,所以也無法通過孩子的學習判斷孩子的情緒問題;
5、通過天涼讓孩子穿衣服這件事來看,家長只是出于本能關心所做出的要求,但并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甚至為孩子做一些事情時,很少顧及孩子的感受,而是一直堅持自以為是的想法和做法,孩子已經十歲了,對很多事情他已經有了判斷的能力了,家長是否聽取過孩子的內在真實的想法?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由此可以看出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尊重是不夠的,即家長的角色過度強化,這樣才導致懷有好心的媽媽未必能夠得到孩子的感激和認可。
6、再來看從孩子跟同學的相處上來看,根據家長提出的:說著像吵架似得,只是家長自己的認為或主觀判斷而已,未必是真的要吵架,說不準是孩子們在一起的一種玩法,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擔心和干涉是多余的。
提出建議:
1、無論是孩子在彈鋼琴方面還是學習方面,家長首先要善于發現孩子已經獲得進步的地方,并且及時對孩子的努力,付出和堅持給予鼓勵,肯定和嘉許,從而可以促進孩子的信心,更加堅持下去;其次要對孩子的生活內容開始觀察和深入了解,來掌握孩子的基本信息,這樣幫助孩子時可以提升自己對事情的判斷性,準確性和高效性;再次關心孩子及孩子的事情時,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結合孩子本身的意愿度,再來表達和陳述自己的想法,這樣才容易形成一致性,而不是不顧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無條件服從執行,最終獲得的是孩子的拒絕和反感。
2、對待孩子的事情時,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和眼光做評判和下結論,更不要輕易干預和阻斷的行為。因為有些事情對于孩子本身來說就算不上是事,家長卻非把事情看成問題去解決。譬如天涼了,媽媽要讓孩子加衣服,也許孩子并沒有覺得自己很冷而有必要添加衣裳,或者是天涼孩子真的感覺冷,而家長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感覺不爽也會遭到拒絕,大都數媽媽會通過責備或數落孩子的方式來關心孩子進行添加衣裳;
3、對于孩子跟同伴交朋友的事情,只要孩子之間不受到傷害,不存在安全問題的話,也沒有主動向家長進行求助的任何動機和信號,家長完全可以不干預。有時候孩子的玩法,成人不一定真的能夠看得懂,很容易將孩子玩的事情上升到同伴之間的鬧劇或親子之間的沖突,因此家長想要跟孩子友好地相處,跟孩子能夠成為好朋友,就請不要過度強化家長的角色,讓孩子們做真實的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