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工智能] [LLM] [語言大模型] [ChatGPT]
最近很焦慮,尤其是最近一周。
卷王爭霸賽
人工智能現在迎來“卷”時代。去年8月Stable Diffusion 模型發布后,開啟文生圖的狂歡。基于該模型的精調和各種應用就爆發式增長。
接著,11月底 OpenAI 發布 ChatGPT,頓時引爆全網。通過問答方式,ChatGPT降低了使用GPT模型的難度,帶來了“全民GPT時代”。基于ChatGPT的應用開始層出不窮,各種使用ChatGPT構建能力的公司也一窩蜂的出現。人工智能的“卷”開始加速(確切的說應該是:對話式文本生成應用的“卷”開始加速)。
在今年春節之后,ChatGPT火到國內,成為頂流。在2月份,只要搭邊相關話題,閱讀量都不會低。國內圍繞訪問 ChatGPT 的需求,出現了很多套殼應用。ChatGPT讓國人震撼的同時,也在思考:我們自己的ChatGPT何時出現?于是這份“卷”終于也“卷”到了中國。
今年2、3月份,真的是精彩萬分,各家大廠紛紛入局“對話式文本生成”,開始加速“卷”,“卷”出萬花筒。短短幾周,高潮不斷,加入 Waitlist 是我們參與度最高的活動,InBox 是我們每日的守望。一些值得記錄的事件:
- 2月6日,谷歌推出 ChatGPT 競品 Bard,不過演示效果不好,被網友一頓噴;
- 2月7日,微軟宣布與OpenAI合作,使用GPT模型升級bing搜索,發布new bing,搜索引擎進入新時代;(微軟開始使用騷操作,開始搶占google瀏覽器、搜索引擎份額,真正體會到了商場如戰場)
- 2月24日,Meta 發布 LLaMA 預訓練模型。特點就是小巧,能夠在個人電腦,甚至是移動設備上運行;
- 3月14日,OpenAI發布GPT4,官方稱之為“系統(System)”而不僅僅是“模型”,狂歡再升級;
- 3月16日,百度發布“文心一言”,萬眾期待的國人語言模型,國潮品牌,讓國人不再干瞪眼;
- 3月17日,微軟發布 Microsoft 365 Copilot,提升辦公體驗,“動動嘴”就能辦公,不再是癡夢;
- 3月20日,李開復親自下場,打造AI 2.0;
- 3月22日,谷歌Bard開放試用申請;
- 3月23日,github 發布 Copilot X,使用GPT4,賦能開發全流程;
- 3月24日,ChatGPT 發布支持插件,ChatGPT的應用市場,引爆“深水炸彈”。
產生焦慮
這還知識這場狂歡的縮影,每天都有令人激動的事情發生,打開社交媒體都是相關的信息,新模型的發布、新的想法、新的應用。Github Trends 從之前的語言、框架、工具變成現在基于ChatGPT的各種應用、各種整合模型和其他工具實現的對話應用充斥著。有些媒體更使用頗具流量的標題:ChatGPT可以替代你,這個工作可以被替代、那個工作很危險,未來哪些工作會不被替代,... ...
從去年文生圖大熱開始,我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熱度,開始嘗試 Disco Diffusion,那時候每天關注的就是用什么詞可以讓圖片生成的更好,生成一張圖片要幾十分鐘;到了下半年,Stable Diffusion 開始升溫,有說法講Stable Diffusion 的開源發布將會開啟文生圖新紀元,圖片生成速度逐漸優化到幾分鐘;到了年尾,OpenAI放出重磅“炸彈” ChatGPT,刷新大家對人工智能能力的認識,Waitlist 開始進入到我的生活;接著,世界就開始進行難以想象的加速,特別是今年年初的3個月,感覺每天都在變化,為了不被落下,幾乎隔幾天就要加入一個Waitlist,然后每天盯著郵箱收件箱。
就在上周,各種基于GPT-4的編程工具發布,Cursor、Copilot X發布,將重塑整個開發流程;ChatGPT發布支持插件,之前期望基于ChatGPT開發應用開始賺錢的商業模式受到影響,甚至變得毫無必要。
從開始的興奮,突然感覺變得好累,一直跟在后面跑,有時感覺作為自己就像一個旁觀者,屋子里面在舉辦熱鬧的活動,但是我站在門口看著,卻走不進去。未來人工智能的走向如何?對于普通人是福還是災難?我在這場變革收到的影響是什么?最后我能不能適應并存活下來?在這些問題的困擾和對未來的不確定下,我焦慮了。
如何應對
技術的出現一定是為了服務人的,提高人的生活水平,讓人變得更加聰明的。所以還是要感受生活,科技都是附加值,真正寶貴的是對生活的感受。
另外就是要靜下心來,感受并擁抱變化,保持開放心態,不斷學習。學習是讓自己變強大的唯一方式。
結語
工具的出現時為人類文明帶來提升,人類從 石器 → 火 → 蒸汽機 → 電 → 計算機 →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 大語言模型 一路走來,每次變革都不會毀滅人類,而是讓人類更加進步。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就擁抱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吧,盡人事知天命,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