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有個美國騷年,寫了這樣一封信:
我應該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我應該成為一個全新的,了不起的,演員、歌手、舞者。
我要改變世界。
我要比所有人加在一起,更厲害。
后來,他果然改變了世界,然后……
他死了。
他死在2009年6月25日,前幾天,是他7周年的忌日。
是的,他是MJ,邁克爾·杰克遜。
現在,當你們談到他,你們會討論什么?
是那首驚世駭俗的《戰栗》(Thriller)。
MJ突變喪尸,嚇自己的女朋友。
領群尸起舞。
還是纏繞了他十幾年,在他死后才沉冤得雪的孌童傳聞。
不,Sir想念一個人的時候,
就想看看他的人生片段。
那些片段,可能最貼近已經逝去的MJ。
又好像他還是活生生,真的在。
比如下面這部,2016最新的紀錄片。
邁克爾·杰克遜的旅程:由摩城到《墻外》
Michael Jackson's Journey from Motown to Off the Wall
導演,斯派克·李,是MJ的大粉絲。
2012年便用一部《飆25》( Bad 25)致敬偶像。
評分不俗,豆瓣9.2
今年再來一發。
主角不再是巨星MJ。
而是光環背后,那個熱愛音樂和表演的,純粹的年輕人。
用影片制作人布蘭卡的話說——
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
片中的MJ還是一枚小鮮肉。
作為杰克遜五兄弟樂隊的一員,他當時已經很紅。
談起將來,這個年輕人眼中滿是憧憬。
從摩城音樂轉投大公司哥倫比亞唱片——
想要達到兩倍的發行量,想去做夢想中的事。
騷年MJ的夢想——
當歌手,當舞者,當演員。
他的歌,一面世就技驚四座。
高難度的歌曲,加上高強度的舞蹈,還能不急不喘。
完全突破觀眾對于舞臺表演的想象。
文化評論家“漢普頓之夢”稱他是: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流行巨星,再也沒有青年歌手可以與他相提并論”。
但他走上歌者的路,卻是不經意的。
據MJ自己說——
小時候的某天,家里電視機壞了。全家人沒事干,唱起了和聲。
這一唱,五個杰克遜小兄弟就一路唱進了達人秀。
1970年5月艾德沙利文秀
拿獎,爆紅。
最早的四首歌全部破記錄登榜首。
演出一場接一場。
那時的舞臺風有多浮夸你們都知道。
大家都恨不得穿成五彩火雞或者圣誕樹,能多招搖就多招搖。
但在兄弟五人中,最搶風頭的是個子最小的MJ。
因為他太會唱了。
于他而言,唱歌像是一種本能。
連大人聽了都驚訝,明明還是個小屁孩,卻能唱出過來人歷盡千帆的感情。
聲樂上,甚至能夠無師自通。
可怕的天賦啊。
但更可怕的是,這個天才,走實干路線。
總是在觀察。
總是刨根問底。
制作人在工作室里混音,他也跟著,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
不做聲,做背后靈,其實是在默默學習。
久而久之,他也有了底氣。
開始自己制作歌曲。
與人合作寫出的《抖動你的身體》,節奏飛快,與當時更主流的人聲抒情調子,完全不一樣。
這種奇招,總是要被權威否定的。
制作人bobby曾經嚇得說:
很不協調,還會引發緊張感。
但聽眾哪管那么多,他們享受死了。
現場表演,不但臺下尖叫連連,不少觀眾還跟著嗨。
這首歌甚至成為MJ音樂的轉折點。
人們終于不再把他當成那個——在兄弟面前跳來跳去的小歌童。
而是一個——認真對待音樂、懂創作的歌手。
甚至,只要他的歌在俱樂部里一播,
所有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頭的事,一個個進入舞池。
他的音樂能操縱人心,簡直像邪教一樣。
來,放下歌神,咱們再說說舞。
MJ從小就有舞蹈天賦。
你看,幾個兄弟中,就他蹦跶得最歡。
臺下的觀眾也跟著他甩成一片。
事實是,當他唱的時候,他根本沒法靜靜站著,必須“跳出來”。
錄音的時候,還發生過離奇的事——
MJ一唱完,就丟下耳機沖了出去。
制作人跟著出去看,卻發現他在跳舞轉圈圈。
敢情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你們在看好嗎!
舞蹈就是他的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分。
但他的舞也不算娘胎里帶出來的。
其實是跟大師偷師回來的——
小時候和兄弟在劇院演出,遇上詹姆斯·布朗、尼古拉斯兄弟和薩米·戴維斯表演。
MJ都會站在舞臺旁邊,看。
一邊吸收,一邊加入自己的東西。
連和他在舞臺上有過合作的薩米·戴維斯也說,當他看MJ跳舞,會猛然看到一些自己的痕跡。
但MJ的表現更豐富。
他將別人的舞蹈經過了拓展、改變、上色,完全變成自己的。
說著,這位傳奇舞蹈家都忍不住吮了吮手指。估計心里想: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種抄襲,還真沒法說。
MJ的舞確實厲害,你看——
這是薩米·戴維斯的原版。
這是MJ的升級版。
他在原踢踏舞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恣意的肢體動作。
速度飛快,充滿力量,但身體的狀態卻是完全放松的。
后來,還挑戰更高難度。
例如后來他這個前傾的45°的舞蹈動作,就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這就屬于——地心引力給面子。
而且,只給他一個人面子。
對舞的要求這么高,所以當他成名后,舞臺下的觀眾,要求他唱跳出道歌曲時,他還傲嬌地想拒絕——
編舞也太陳舊了。
MJ就是不重復。他就是永遠想給你新意。
他的舞,連《雨中曲》的吉恩·凱利看了都嘖嘖稱奇。
評價他——
跳起舞來就像一條電鰻。
對,他就是電鰻。人哪有這么會跳的。
說完舞神,我們來說下MJ的電影。
是,他還演電影。
1978年,導演西德尼將百老匯音樂劇《綠野仙蹤》拍成電影。
MJ演當中的稻草人。
這也是他小時看《綠野仙蹤》時最喜歡的角色。
所以在拍片這件事上,他比誰都積極。
為了不讓漫長的梳化妨礙拍攝,他每天提早5個鐘頭到達現場。
記住所有演員的臺詞、歌曲和走位。
你沒聽錯,是所有演員,不光他自己。
他跟著戲中演員一起,被西德尼“折磨”得夠嗆。
例如這段跟多蘿西一起的上坡唱跳戲,就拍了一遍又一遍,把MJ和戴安娜(多蘿西飾演者)累傷了。
你看,他跳得關節都像是稻草做的。
所以這個抖M,被折騰得很高興。
回憶起這段“痛苦”經歷,一臉幸福。
這一次,MJ把銀幕也變成自己的主場。
看他演的稻草人,就很有MJ天生的style。
動作多多,表情鬼馬。
制作人羅布·科恩還回憶起一些好笑的細節:
當時演員們在為電影錄音。
女主演戴安娜被“磨”到凌晨兩點。
六點的時候,輪到MJ。
結果他一來,昏昏沉沉的工作現場,馬上被喚醒。
標志性的“嗚!”“嗷!”讓稻草人狂野無比。
羅布甚至形容,這個稻草人看到多蘿西,就像母獅子見到山羊那么嗨。
制作人說著說著,也手舞足蹈起來。
就像是被幾十年前的那個MJ,附體了。
當年這部《新綠野仙蹤》對美國黑人來說是很大一件事——
這是一部少見的,全黑人主演的好萊塢電影。
不但年輕人都為了看MJ涌進電影院。
還在當年奧斯卡一連拿下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等四個提名。
說到這里,你看。
當年那封信里寫的,要當演員、歌手、舞者,要改變世界的夢想,他都做到了。
在主流社會抗拒黑人的時代,他用自己獨樹一幟的歌舞,沖破了演藝界的種族隔閡。
將世界團結一體。
他成為無數人的偶像,讓白種人、黃種人、黑人,一看到他,都痛苦失態,掏心掏肺地喜歡。
音樂人The Weeknd說,MJ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天都見到凌晨四點洛杉磯的科比說,MJ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方式。
美國芭蕾舞團領舞米思提·科普蘭德說,是MJ讓她愛上舞蹈。
與他合作過的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則形容他為——
最純粹的天才。
這種純粹,在他身上一直在。
你看他在臺上唱歌的樣子。
這個迸發出快樂光芒的眼神,可騙不了人。
而這樣一個人,歌舞之外的人生,你們都知道。
可直到他死后,那些謠言和中傷才停止。
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MJ說到做到,他改變了世界。
而沒改變世界的我們,把他逼死了。
雖然晚了幾天,Sir仍想借這個機會,為他祈禱。
世間再無MJ。
你就是比我們所有人加起來,都厲害。
想看這部紀錄片的,土豆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