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感很強,語言優美,故事情節性強。作者寫作的功底,已經略見一斑。
其實我并不愛閱讀,因為一直覺得那很枯燥。但是我發現好多人,在讀書后都像開了掛,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呆了!于是,我也就不甘落后,開啟了閱讀之旅。
有些東西雖然好,自己也知道好,但是實踐起來,就還是有些困難的。
雖然圖書館里的書很多,也不止一個人告訴我讀書好,自己也看到了別人因為讀書而帶來的改變,但是在做第一件事情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
首先是書太多,自己壓根不知道該看什么。記得磊哥(楊德磊)在色友會的帖子里說過,如果一開始不知道該看什么,就從自己知道的那幾個作家開始看好了。于是,我就挑了幾個:畢淑敏,賈平凹,林海音,等等。
一開始看,是先看的賈平凹的短篇小說集里的《小月》(耐力有限,長篇的看不了,而且我看書的速度……)它里面有六個主要人物:小月,小月爸爸王和尚,門門,才才,才才的媽媽,還有一頭老牛。
小月愛著門門,但是由于家父母的決定(小月的爸爸王和尚非常傳統覺得老實巴交的人才值得依靠,加上小月娘死的早王和尚一直一人帶著小月,才才媽也是守寡,王和尚和才才媽本想湊合著過,結果怎料才才媽的娘家人不同意,兩人沒能在一起,因此兩人就講那在一起的愿望寄托給了下一代――他們的孩子小月和才才身上),小月嫁給了才才。才才與門門,兩人各有千秋。才才比較老實本分,踏實肯干,但是有些死腦筋,墨守陳規,不知變通。而門門就比較愛折騰比較能作,腦子活,不怕困難,跟得上時代的節奏,善于發現各種機遇。最后那頭老牛,在我看來是王和尚的小農思想的一種寄托,無論牛怎樣,是病是弱,家里都要有一頭牛,無論能耕多少地。整篇文章里牛一直就病怏怏的,王和尚為了牛也操了不少心,牛也是王和尚僅次于小月的心肝寶貝,他對牛一直很上心,但是最后牛還是死了(牛病怏怏的是因為長了牛黃),很顯然王和尚并沒有因此感到高興,他還是很痛苦很傷心。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真愛嗎(不在乎對方的所能帶來的價值,只要一直在一起)?
最后發生了很多事情,小月最后選擇了真愛,和門門呆在了一起,但是卻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對,小月與老爸王和尚的的關系也已經基本鬧僵。文章的最后,小月在心里酸酸的說:唉,世上的事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嗎?如果門門和才才能合成一個人,那該是多好啊!
文學創作總是來源于現實但是卻又高于現實。現實即是如此,這世上就總是沒那十全十美的事情,就像與月亮那樣有虧有盈。對我們而言,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虧的時候不低迷消沉,努力變盈;在別人虧的時候不嬉笑看不起,讓別人有盈起來的信心。這是一種修養和境界。對待不能十全十美,我們能做的,大概也就這些了吧。
最后我想分析一下門門和才才和小月這三個人的性格(純粹個人觀點)。門門和小月都是紅色。門門從內心追求快樂和自由,不受現實的束縛,敢于追求所愛,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坦率活潑,愛折騰。而才才是個典型的藍色,行動主義派,一切以行動為主,以為喜歡小月在他家為她家做了所有的雞零狗碎的事情,就可以感動小月。殊不知他感動的根本就不是紅色的小月,而是感動了藍色的小月老爹王和尚。藍色的才才所謂的細心基本上與紅色小月的需求沒什么吻合的地方,,沒錯,女人是需要細心的呵護,但是對于一個紅色的女人而言,這個“細心”應該指的事更需要的是激情,快樂,感受和需求的被理解,情緒的被照顧,而不是別的什么事情。雖然才才的細心能干小月看在眼里但是卻很難感動到小月的心里。能走到小月心里的,是門門的奔放熱情,對新事物的很快的接受能力,還有可以從事情中看到機遇,發現轉機。門門可以為了心愛的小月而憤怒,而藍色的才才卻不會這樣,雖然才才也是會憤怒,但是卻不是為了小月,而是為了藍色心中所謂的標準(小說中種地時的界限和界碑),才才可以為了這個和人大吵,卻不會為了小月而憤怒,也委屈了小月,嫁了一個如此藍色的才才,不懂自己的內心。不過好在后來,小月和紅色的門門在一起,雖然遭到了村里人的冷眼,雖然和王和尚關系也鬧僵了,雖然…… ? ?但是,我想小月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和心愛的,懂自己的人在一起,便是全世界。
至此,讀后感全部寫完,我對自己的評價是:
里面個人觀點太強,而且內心貪婪,什么都想說,不會進行取舍。至于人物顏色的分析上,還是太拘泥于貼標簽,不太會挖掘動機。其實自己也明白有許多缺點都是自己性格中的過當所導致的,但是我卻不知道該怎么完善。因此在這里斗膽把它曬出來,請大家各抒己見。如果有什么想法,請直接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