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時,我兒子幫我申請QQ帳號并問我取什么網名時,我才知道還有“網名”一說。
而真正關注“網名”還是因為同學群,當看到兒時的伙伴們都有各自的網名昵稱和個性簽名時,突然間我也來了興趣。于是,我也給自己取了一個叫“蒲公英”的網名——身不由己,隨遇而安的蒲公英像極我的人生。名字換上不久又覺不妥,便給撤了。也曾寫過兩次個性簽名,都是從紅樓夢里挪來的葬花詞,后來覺得太傷感且不吉利又給刪了。此后,我一直沒能想出一個讀來上口又好聽的網名,也就不想費神了,老老實實地用自己的名字倒反而省心。
因為自己取不好網名,對別人的網名就有了興趣,比方說看到一位客戶的網名叫“奔跑的然爸”,我就想,“這位年輕人肯定是吃苦耐勞的,家中必有一位名中帶‘然’字的小孩,為了小孩為了家,他不停地奔跑忙碌,所以取了這個名。而同學群里的“一米陽光”也真的很陽光;“開心每一天”也的確很開心;還有那“難得糊涂”也真沒見糊涂過;更有那當官的取名叫“明月清風”——是不是清官咱暫且不論,起碼這最初地愿望是好的。看來,這名如其人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那如“波斯貓”“海底撈”“貴胄”等等有嘩眾取寵之嫌的網名,不一而足。甚至見過“裑糀柳”這樣令人聯想到青樓之病的網名,因為識字不多,不敢斷定它的含義,便去問了“度娘”,原來這“裑糀柳”還真是罵人的話。真想勸一勸那些和我一樣沒什么文化的人,“與其取不出好‘網名’還不如像我這樣用真名,省得讓人笑掉大牙”。
那天在一個文學群里看到一個網名叫“陳傻子”的人,初看這網名頗覺好笑——還有這么輕賤自己的,想必這人也有點像我似的傻兮兮的。轉念一想自己玩微信也有一些日子了,迄今都沒個正經的網名,再說這“傻子”之名若于我所用,真真是再合適不過,還不如也起個叫“周傻子”的網名好了。還沒去取名時,先讀了她的文章,這一讀卻徹底顛覆了我對“網名”的認知。首先,這“傻子”非但不傻,且文字功底了得,字里行間盡是人生的哲理和智慧解析,對世事有著獨特地洞察力;她的文字會牽心,你讀著讀著就會跟著走了進去;她的文字亦會養心,讀過后你會發自己似乎更愿意柔聲說話,更愿意微笑面對一些不好的人和事。于是,我不假思索地關注了她的公眾號,以便于閱讀她的文章。想來好笑,一個獨特的網名,竟令我不由自主地點開了她的文章,由此可見,這是位極聰明的“傻子”。基于此,我又得出一個人人都懂而我卻好不容易才弄懂的結論,這網名和個性簽名其實沒規律可循,全憑各人喜好來取,自然也就不能當真。文人的世界我不懂,可我差一點就東施效顰用上這個網名了,怎么就沒明白人家那是謙詞——而我卻是真傻呢!
厘清了這些后,我也就不敢隨便借用人家的名字了,再說,這名字好借,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內涵豈是能借得來的?就算借來了名字,只怕也是弄巧成拙——別人可能也會猜測我是否也是“謙虛”呢,待把我的朋友圈翻上一翻,再把我那幾個狗爬的字和小朋友般的作文一看,得,“傻氣俗氣”全露底了。
算了吧!以我的智商和僅識的這幾個,還是別想在這“網名”上做文章了,把這份精氣神用來好好地讀些別人的好文章,填裝自己那空空的墨水瓶,怎么著也比這網名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