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慧海禪師:“禪師,你可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p>
那人說道:“這算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有什么區別呢?”
慧海答:“當然是不一樣的!”
那人問道:“有什么不一樣呢?”
慧海答:“他們吃飯總是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時總是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總是做夢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吃飯的時候什么也不想;睡覺的時候就安心睡覺,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慧海禪師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p>
吃飯和睡覺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本來是極其簡單和快樂的事情??墒墙裉炀烤褂卸嗌偃四芸炜鞓窐返某燥?,安安靜靜的睡覺呢?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心里有太多的欲求和“放不下”,睡覺就自然不會太安穩。因為很多事讓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吃飯、睡覺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而“饑來則食,困來即眠”,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此外不作它想就是平常心。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快快樂樂的把飯吃好,安安靜靜的把覺睡好?
今天的晨讀分享,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睡眠的真相,并且告訴讀者如何針對睡眠真相來制定適合自己的睡眠方案,以此來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
一個人每晚睡覺都會經歷幾個睡眠周期,而每個周期都包括四個階段:朦朧期(似醒非醒、易被驚醒)、淺睡期(大聲叫喊會驚醒)、深睡期(睡眠的黃金階段高效期)和快速眼動期(夢境發生期)。
睡眠時間如果是按照睡眠周期來進行,睡眠的質量就會很好。如果睡眠周期被打亂,睡眠質量就會很差。
我們可以按照睡眠周期來調整入睡時間,制定一個R90睡眠方案。一個睡眠周期按90分鐘計算,從起床時開始向前推算4-5個睡眠周期,來確定晚上的入睡時間。
比如,你定的第二天早上7點起床,向前推算五個睡眠周期就應該是當晚11點半為入睡時間;如果準備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向前推算四個睡眠周期,當晚入睡時間就是11點。
如果工作加班少睡了一兩個周期,可以利用中午或者傍晚進行補充。因為這個時候最容易疲倦,睡半小時,相當于補充了一個睡眠周期。
一周的睡眠周期保持在28-35個就可以了,可以通過每周記錄和總結,逐漸掌握最適合自己的睡眠節奏,提高睡眠質量。
理論上掌握了再多科學的睡眠方法,若沒有一顆平常心,也會難以入睡。
我們要像慧海禪師一樣,吃飯的時候專注吃飯,睡覺的時候安心睡覺。拋棄白天繁瑣事物對自己的心理影響,放空大腦,做好睡眠準備。
001.晚飯不要吃太飽。
002.用熱水泡腳。
003.喝一杯熱牛奶,能起到安眠作用。
004.睡前情緒穩定。
005.聽節奏緩慢有催眠效果的音樂或歌曲。
006.睡前一小時關閉電子設備(手機只能拿來聽音樂用)。
007.營造適宜睡眠的臥室環境(溫度適宜、光線適宜)。
總結一下,和睡多久相比,更重要的是睡眠質量。保持“平常心”,一晚上良好的睡眠效果能幫助我們迅速恢復體力,增強智力,可以讓我們精神抖擻、激情滿滿的迎接一天的新生活。
參考書目? 《睡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