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昨天和一個朋友跟另外五六個人一起玩,混在一起時,深刻感覺到,從事的工作不同,生活領域不同,語言、感興趣的東西、處世方式差異巨大,開始出現分分秒秒呆不下去的煩躁。有趣的事發生了,朋友微信我,告訴我她觀察到的每個人的行為和語言。我知道她和我同樣無法融入,微信她要么找理由逃走,要么安靜地做個觀察者。朋友是做法律工作的,強大和靈活如她,她回我說,做個觀察者也很有意思。于是我們開始體驗這個有意思的身份,這一角度的轉換,也讓我的心情和狀態發生了轉變,不再煩躁,不再抗拒他們,對這些新的接觸有了前所未有的收獲。
做個觀察者真是個不錯的視角,幫你擺脫身在其中的情緒。正好看到一篇寫心理學家丹.艾瑞里的文章,他高中時身體被嚴重燒傷,經過一段生不如死的痛苦治愈期,這段時期,他對自己和別人的觀察、研究幫他渡過了難熬的歲月,也成就了他的職業。你生活的如意和不如意,成為你觀察和研究的客題,你是不是會有飛躍的感覺。
記錄
我過于相信自己的大腦,不喜歡記錄,甚至認為記錄會降低記憶力。我越來越知道這是個會讓自己受害的錯覺,因為不記錄會丟失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記下來,它在你記的那里,你可以找到它,不記下來,你以為它在你的大腦里,其實早已找不到。并且記下來,是一次再吸收,再創造,并能證明,你們確實建立過鏈接。最近,聽我上課的錄音,也有驚奇的發現,我一直以為我對老師講的內容都聽到了,當我聽錄音時,發現,怎么會有些沒聽到的新東西,只能承認自己的錯覺否定了真實的面貌。
思考
小區里有位六十來歲的老年人,經常從垃圾筒里翻找象紙盒、礦泉水瓶這樣的能換錢的東西,昨天我晚上出門散步,遠遠看到垃圾筒上趴著一個身影,聞到一股濃臭的味道,走近時,果然是那個老年人,他快速麻利地翻找,還時不時地警覺地看著過往的路人,找完后,再飛速離開。他不是個精神異常的人,定是覺得這樣做很不光彩,但畢竟能賣錢。他這樣做不違法,也傷害不了別人,可是,對他個人來說,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呢,不以這種鬼鬼祟祟和惹一身臭的樣子。我給他設想過,他可以在垃圾筒旁設個告示,紙盒、礦泉水瓶另放,或換一種賺錢的方式。離小區不遠,有個大的農貿批發市場,水果蔬菜便宜二三元,批發一點,在小區門口賣,很容易賺得他翻找紙盒、礦泉水瓶的錢吧。可他為什么不做個轉換呢,因為他在做他最熟悉的方式,一直以來一直做的方式,不會思考有更好的方式替代,從來不想,所以生活就是這樣繼續下去的,被自己一直來的生活淹沒,不能跳出去反觀一下習以為常的生活而作一下改進和提升,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不過是層面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