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看著窗外不遠處暴漲的撈刀河河水,因近兩日的天晴,終于終止了來勢洶洶的仿佛要吞噬一切的可怕漲勢,水位線穩定在了離岸邊不到一米的地方。至此,河堤邊的我們,方稍稍松了一口氣。而各種關于南方洪流災害的報道,讓人不由產生一種無力感。很多時候,我們真的無能為力。
再看看已經讀完的這本美國作家卡佛的短篇小說集——《請你安靜些,好嗎》,心下悵然。再讀一讀開篇語,還真如此,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一切,莫之能御。
且來說說其中的一些短篇吧。
1.《六十英畝》,聯系時代背景,感覺是本地土著與外來移民之間的矛盾糾葛。印第安居民對外來侵入者應該是有著根深蒂固的仇恨吧?所以主角會認為,在他屬地偷獵的兩個男孩,他完全可以槍殺他們的。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因為自己的兩個哥哥死于非命,給他和他母親帶來了一生的傷痛。他不想殺戮,因此不想面對這種挑釁自己尊嚴的偷獵行為。也許你可以認為他很懦弱,但是懦弱而安全地活著,是命運的安排。
2.《夜校》,離異的一貧如洗的男人,酒吧偶遇伊迪絲等三個女人,她們需要車子去帕特森老師家。男人向父親借車,被拒絕,之后想到的一個夢:夢中的男人做噩夢,被最好的朋友偷窺的夢。聽過此夢的前妻認為:那只不過是別人瞎寫出來的,家人的背叛,那才是真正的噩夢。而一語成讖,男人不久便面對妻子的背叛。而離異男人的生活便是這樣頹廢:依賴父母、喝酒、看書、無所皈依。
名字為《夜校》,是因為黑夜教會人思考。一個離婚的落魄男人與三個尋求刺激的女人的對話,折射出這個世界的無聊空虛與寂寞。
3. 《沒人說一句話》實在沒法吸引我。回頭再看一遍,細想一下標題,似乎明白了:沒人說一句話,其實是一家人互不理解,沒有一句話能走進對方的心里吧。且說這個逃課去釣魚的少年吧,費了一番心思從齙牙男孩那弄回半條硬頭鱒,一心想得到這對貧賤夫妻的肯定,結果卻是不容解釋,認為是蛇而要他丟出去!這樣一個充滿敵意,誤解,爭吵和哭泣的家庭,誰不孤獨呢?
4.《他們不是你丈夫》,讀得很郁悶。因為幾個男人的看法,丈夫會覺得妻子需要減肥。天天嚴格督促。妻子是丈夫的什么呢?賺錢的工具罷了!他們是誰?妻子的服務對象。所以,必須迎合顧客的需要。丈夫瘋子一樣的一個勁詢問別人對妻子身材的看法,而實際上顧客們并不在意。這樣卑微而小心翼翼地活著,累不累啊?這樣不顧妻子的身體健康催逼她減肥,這樣的男人,窩囊,令人惡心。
5.《學生的妻子》,丈夫讀里爾克的詩歌,妻子如聽催眠曲。丈夫疲乏時,妻子卻需要被愛撫和關注。不在一個頻道的夫婦,即使表面一團和氣,寂寞卻深入骨髓。這讓妻子很痛苦,因此而失眠無助甚或絕望。
6.把你的腳放在我鞋子里試試,試什么?讓邁爾斯感受摩根夫婦私人物品被動用或被偷走的氣憤心情嗎?而邁爾斯以各種笑來化解。覺得是一個沒有預設的圈套,摩根夫婦用三個故事在套出邁爾斯曾經對他們的侵犯。想不到一個簡單的禮節性的拜訪會如此波瀾起伏。細節描寫很到位,人物刻畫得很形象。
7.《鄰居》,描寫了一對虛榮、有偷窺別人隱私欲望的低俗無聊的夫妻。
8. 《親愛的,這是為什么》,用發問的方式結尾。用一個母親的口吻講述一個政客的過去,怎么讀,都覺得像是“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的感覺。一個多疑的絮叨的母親,一個叛逆的想要證明自己的兒子。母親描述的兒子形象,無疑是很惡劣的。但是仔細考慮,很多地方是難以理解的,為什么母親會給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說這些?母親既然是因為害怕兒子才躲起來不與兒子聯系,為什么卻又這樣大肆攻擊他不怕惹禍上身嗎?是這個當了州長的兒子的對手想找到敗壞他名聲的證據嗎?還是這封回信根本就是假的?
9.阿爾覺得生活一團糟,想付之行動進行整理,于是決定把狗丟掉。結果家人對狗被丟失反應激烈,又覺得應該要將狗找回來。結局如何,作者并沒說清楚。可以肯定,阿爾生活中的麻煩一定沒完沒了,甚至陷入更大的麻煩中……
“這個世界上有的是狗。沒完沒了的狗。有的狗你還真拿它沒辦法。”這是阿爾的人生感悟,“狗”的意象便是麻煩吧?
人生,感覺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麻煩的過程。
讀卡佛的小說,需要耐心。感覺他的文字,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沒有情節沖突,沒有離奇怪事,也幾乎從不寫美國生活的富庶與自在,里面全都是小人物,全是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絮絮叨叨事無巨細一一道來,百無聊賴,實在乏味得很。而且,卡佛的碼字實在是太隨意,幾乎毫無技巧可言,結局也不叫結局,常常戛然而止。小說的幾個要素,他根本就不在意。“不按套路出牌”,都說小說得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卡佛才不這么干呢!他寫的就是毫無加工的日常生活,平淡、陰暗、壓抑甚至絕望,專挑生活中的“刺”。讓你不舒服,卻不得不承認——社會就是這樣。
所以,只要你沉下心仔細看,開始也許覺得難受,可是看著看著,你會覺得很親切,并且,慢慢的,你也會品咂出一些東西來,在心里潛滋暗長,產生出一些道不清說不明的情愫來,與書中的人物相共鳴。
不過我想,雖然生活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有志者不一定就“事竟成”,但是我們不逃避不退縮,直面生活的失敗與慘淡,即使一地雞毛,我們還是要竭力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才是對待生活應有的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