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日子,在雨中開始。雨從周五下午下到現在,還沒有停的意思。喧嘩的雨聲驚醒了沉睡的夢,雨聲中起來,空氣中有月季的暗香傳來,露臺上的月季紫荷和彩云還有幾棵微月都開到了尾聲,余香仍在。蓮缸里的睡蓮依然一朵兩朵地在開……
雨下得讓人煩。或許利用植物來喚醒一天的好心情也是個辦法吧。五月的這個時候,正是繡球的季節。綠色和粉色的繡球已經在開放了,把它們搬回了屋里,太多的雨也會讓它們心煩嗎?
江南的雨季總是想來就來,連續的雨更是纏綿到令人心生厭倦。一場場沒有任何征兆的雨會突然而來,有時會時急時疏地下個一天兩天……陽臺上晾滿了衣服,沒有經過陽光照耀的衣服即使晾干了也有一種潮濕一種雨的黏糊味道……
微博上說又是雨天了。北方的一個朋友說她喜歡江南,可是卻不喜歡這個時候多雨的江南。估計她是住過江南吧,懂得這種雨季的煩人,知道這樣的雨季其實是沒有多少詩意和浪漫的。
已經不會說討厭或者喜歡的話了,對于這樣的雨季,不喜不憂,也不會說既然無法改變天氣就去改變心情的話了。雨季,也真的只是生活中的一個過程,來了就去迎接它,沒有什么刻意要去對待它的,比如一場雨來,就撐起傘,比如有陽光微露那么趕緊地去把衣服拿出去曬,知道順應自然,也許就是人到中年才能去懂得它的含義吧。
可是骨子里還是有一種浪漫的情懷在的。特別是在這樣的雨天。
曾經在一個這樣的雨天在微信里寫下了這樣一句“下不完的雨,可否有一條雨巷去走走?”
撐著傘,走在悠長的雨巷,是真的好久不曾有這樣的感受了。也許,這樣的閑情真的也是只有二八年華才會有的吧。而現在,只會在記憶里去翻找一下了。
看相機里小城的老照片,那些老屋,那些長巷,那些熟悉的名字:南河頭,混堂弄,書院弄,花家弄,鮑家匯……每一個聽來都是那么地親切,那些舊時光嘩啦一下從記憶中涌出來,我在朋友圈里對同學說,每一條弄堂都有我們多少深深淺淺的腳印啊!
是啊。以前的我們,無論從哪個方向走,都會經過一個又一個弄堂,從這個弄堂進去從那個弄堂出來,長弄短巷,還有漆黑一片的暗弄堂。一間又一間老屋,一個又一個院子,一群又一群老街坊……
現在是很少再見老弄堂了,即使還有,也大都掩蓋在高樓后面了……
前日里,看小城的城市規劃,說要重修目前還保留的那些老弄堂和老房子和古跡,以它們為中心,把南河頭和書院弄一帶的老民居以仿古建筑的形式連起來,然后再和現代化的東湖景區相連,打造江南水鄉特色的親水生態小城……
還是有點期待的,待它建成以后,或許就可以時不時地去懷懷舊,老街上走走,老弄堂里穿穿,甚至可以在這樣的雨季,撐一把傘,和閨蜜們走走煙雨蒙蒙的江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