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和張啟新詩友:
【轱轆體?重九登高望故鄉】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
重九登高望故鄉,
院庭黃蕊可曾荒?
金樽娘酒香飄韻,
好客親人可正忙?
(二)
房連玉帶卻無塘,
重九登高望故鄉。
漫野馳歡城鎖樂,
山無日照映樓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
天地人間共灑霜,
繁華靜謐總徊翔。
一身兩處平分醉,
重九登高望故鄉。
眨眼又到了“重九登高望故鄉”時,昔日被阿婆料理得生機勃勃的家鄉小院已經成為了果樹和荒草的園地,只是阿公所酷愛的“院庭黃蕊(秋菊)可曾荒”?
重陽意味著重聚,老家一定到處是“金樽娘酒香飄韻”吧?我那留在老家的“好客親人可正忙?” 是的,反客為主的客家人世世代代都會釀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娘酒,到了節日一定會拿出來給客人們品嘗。
可惜,身在他鄉,“房連玉帶(公路)卻無塘”。要知道在客家的圍屋前必有一口半月形的魚塘連著中間的禾坪及后面的房舍才能組成完美的太極陰陽圖。如今在都市,與房想連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像玉帶般的公路纏繞得讓人有點窒息。
在老家,兒童“漫野馳歡”。可是,在都市中長大的孩子要想追求一點點歡樂,到處都是阻礙,連小小的游樂場也是“鎖”在個各社區和幼兒園,就更別提沒人看管的孩子只能鎖在家里了。
在城市還有一種遺憾,你看不見山上的日出日落,因為極目遠眺除了高樓還是高樓,完全阻擋住了遙遠的青山,經常只能看到“日照映樓長”。
有時候,身處他鄉的人極易會有一種撕裂之感,就像彭流萍有一首名為《一半》的詩寫的那樣:
“老屋越發滄桑/我成了爺爺年輕時的模樣/爺爺卻成了兩半/一半掛墻上/一半埋地下/這像極了現在的我啊/——被命運撕成了兩半/一半睡在故鄉/一半醒在路上。"
可是,轉念一想,故鄉雖然越走越遠,很多人可能會發出“故鄉已成為了異鄉”的感嘆。但是,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將故鄉慢慢轉化成為精神的家園,我們總可以“一身兩處平分醉”,在“繁華靜謐總徊翔”中不斷地切換,調整成為最佳狀態的自己。
備注:
1、此詩押中華新韻。按七絕格式填詞。
2、“高樓日落圖”攝自深圳羅湖區,其他圖來自網絡。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啟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仿古詩詞的魅力所在。
5、以詩詞言志,以詩詞寫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
6、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后,它們仍會忠實地完成這個使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