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有一個物種叫做班主任》,感同身受。班主任這稀奇物種,確實是必須身兼數職,神通廣大。
“老師老師,他剛才罵了我。”
“老師老師,某某和某某在教室里亂竄。”
“老師老師,我肚子痛!”
“老師老師,某某不小心摔了一跤。”
“老師老師,我的文具盒昨晚不知丟哪里了!”
……
中間省略一萬字以上。
“班主任就是一口砸不壞的大缸,啥子都可以往里面裝;班主任就是一鍋麻辣酸爽的重慶火鍋,啥子都可以往里面燙。”
這些芝麻小事,瑣碎煩人,但裝進來,燙一燙,也就過了。重點不在于此!熊孩子再熊,也是孩子,還算容易“對付”。在拼耐力這方面,再熊的孩子也拼不過“無所不能”的物種——班主任。長久堅持,絕不懈怠,至少能維持在正常成人的底線。
最難搞定的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長!家校本上,費勁心思的留言,熊家長視而不見。主動打電話聯系交流孩子情況,熊家長充耳不聞。你建議注重能力培養,熊家長只在乎分數的多少。你覺得至少要讓孩子成人,熊家長說我迫于生計只能外出打工。你說教育現在的孩子不能用老套路,熊家長說我自己讀書太少了不懂。你說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熊家長說孩子最聽老師的……
哎哎哎,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或一對不盡相同大同小異的熊家長!推卸責任,是他們的共性!你再怎么努力付出,也敵不過一個熊家長對孩子的放任自流。你再有魅力,也拼不過手機電腦大游戲!
都說到了拼爹拼媽的時代,不是拼金錢拼物質,而是拼素質。一個人的素質,與文化程度真的不能等同。看看那些嘴里說著讀書不多的家長,他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真的讓人刮目相看。家校本上,那幾個或歪歪扭扭,或一筆一畫的留言散發出濃濃的愛意,再熊的孩子,也會有所觸動吧。偶爾的錯別字,更是刺痛了我這個語文老師的眼睛,刺激了我偶感倦怠的靈魂,激勵著我更加努力的工作。遇到教育孩子的困惑,也會謙虛的信息電話頻頻詢問。偶爾也會影響我的休息,但我絕對沒有半點的不耐煩。
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對或一個優秀的父母。我對學生的評價原則:做人第一,能力第二,成績第三!
遇到了熊家長,只能自認倒霉。對他們家的熊孩子,也還是要拼盡自己的心力!無愧于心,其余的就違心的交給造化了。即使無休無止的上演“熊出沒”,又能怎樣呢?
親,你是怎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