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丹尼爾·亞歷山大洛維奇·格拉寧,1919年生,蘇聯俄羅斯作家和社會活動家。2012年獲俄羅斯“巨著獎”——俄羅斯最重大的文學獎,其獎金額度僅次于諾貝爾文學獎。格拉寧的作品以現實態度和詩歌般的語言描寫了科研工作的生活。1974年著中篇紀實《奇特的一生》。
30秒簡介:
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夠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完成比別人多幾倍的成就?作者探究了前蘇聯生物學家柳比耶夫的一生,發現他所使用的時間統計法,56年如一日,幫助自己把一切的才能集中到一個人生目標上,從而完成了超越天才的成就。但作者又不僅僅在介紹柳比耶夫的時間管理方法,他強調了時間管理方法應該與生活的目標一致,首先思考自己的生活應怎樣度過,然后才是制訂自己的時間使用法。
主要問題:
1. 柳比耶夫是誰?我們為什么要描寫他研究他甚至學習他?
柳比耶夫的一生,留下了無數寶貴的遺產:70來部學術著作,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涉及的方面極廣,包括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等等;還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他既是雜家,又是每一方面的專家,他的成就令人驚嘆,難以想象他是如何學習這么多內容,完成這么多工作的……可是與我們想象中的加班加點瘋狂工作不同,柳比耶夫不但睡得多,不開夜車,他還經常從事體育活動,領略山河景色。他對生活的樂趣,享受得也要比一般人多得多。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2. 柳比耶夫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時間統計法
1916年,26歲的柳比耶夫開始記錄時間開銷日記,56年一天沒有間斷,時間開銷日記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費時間,每天記錄5-7行。根據這些日記,每月做月度總結,年底做年度總結。他的方法是逐步形成的,到1937年已基本完善。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鑒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2小時45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3. 柳比耶夫為什么開始使用時間統計法?
他在1918年便樹立了自己一生的奮斗目標——創立生物自然分類法。他知道,達成這個目標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需要學習方方面面的知識作為基礎,所以他不斷地從生活中挖掘時間,而時間統計法助他做到了這一點。
4. 時間統計法具體如何實施?
a) 記錄
? 分類:他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時間定為10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等標準活動,每天用于非標準活動的毛時間約為12-13小時,純時間則更少),分成3個單位,對應在三類工作任務上。第一類包括寫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類包括非科研型的活動。第三類則是需要創造力的任務。
? 每天合計第一類工作的時間
? 應記錄的是“純時間”,工作中的任何間歇都要刨除,盡可能的保證工作中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用在工作上的3個小時應當是真正做工作的3個小時
? 其他任何活動——休息、看報、散步,也都記下時間,多少小時多少分鐘
b) 總結
? 月度總結中把每天各類工作的時間加起來
1965年8月
基本科研——59時45分
? 分類工作——《分類法的邏輯》報告草稿——6時25分
? 雜事——1時
? 校對《達達派研究》——30分
? 數學——16時40分
? 日常參考書:《里亞普諾夫》——55分
? 日常參考書:《生物學》——12時
o 更詳細。。。
? 學術通信——11時55分
? 學術札記——3時25分
? 圖書索引——6時55分
? 合計——59時45分
分類昆蟲學——20時55分
附加工作——50時25分
組織工作——5時40分
合計——136時45分
? 年度總結把一年中做的所有事情統計出來,如游泳43次,娛樂65次……,要進行自我分析、研究:效率有什么變化,什么沒有完成,為什么
c) 計劃
? 每天計劃,每項活動占據的時間必須與其重要性相稱
? 時間的安排也要與重要性相稱——例如,清早頭腦清醒看嚴肅的書籍。鉆研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以后,看比較輕松的讀物。腦子累了就看文藝作品。
? 總結完馬上提出下一月/年的計劃,要依靠過去的經驗(一小時能看多少頁書)
? 年計劃是按照提出的任務大致安排的
? 除了年度計劃,柳比歇夫還制定成一個個五年計劃。每過五年,他就把度過的時間和干過的事分析一遍做個總的鑒定
d) 利用時間下腳料
? 隨時隨地利用時間:散步時捕捉昆蟲,開會時演算習題,出門旅游看小部頭的書
5. 時間統計法有什么好處?——保證了最高的效率,保證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 通過不斷記錄時間,能夠準確估計花掉的時間而不需要鐘表
? 通過不斷記錄時間,能夠準確估算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幫助合理安排工作計劃
? 減少時間的浪費,即使有浪費,也能夠知道浪費了多少,怎么浪費的,為什么浪費——這個方法不承認有什么時間是不能利用的,即使是休息,也是兩種工作的交替(磨刀不誤砍柴工,休息也很重要)
? 由于做了統計,減少了時間的浪費,實實在在地獲得了比別人更多地時間,但實際上不是增加額外的時間,而是提高了時間的質量
? 總結能夠顯示出時間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讓自己知道我們自己有多大的潛力,為自己有多少精力而感到驕傲。
? 總結能夠客觀公正的令人們檢查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少依賴別人的贊揚
? 時間統計法使人們珍惜和崇敬每一分鐘的時間
? 時間統計法使人們忽視很多日常飲食起居方面的不利條件,能輕松地、寬宏大度地去忍受人們所做的一些蠢事以及公務中地例行公事和雜亂無章,而不去同人慪氣,幫助人們心神安寧、神經健全,把命運中的絆子變成好事
6. 柳比歇夫的矛盾——時間統計法也不是萬能的
除了他的學術工作,柳比歇夫也有很多自己難以割舍的入迷的事情。在某種程度上,他破壞了自己的時間統計法。但是,他的時間統計法像過去為他的長處服務一樣,開始馴服的為他的弱點服務,時間統計法成了他即興演奏的樂器,用這樂器,他愛演奏什么就演奏什么,但是這些令他著迷的事情都更加顯示出了柳比歇夫精神層面的高度和道德的高尚
7. 有什么是比時間更重要的嗎?
對于柳比歇夫來說,時間固然重要,但是正是因為他對時間的高質量的利用,他相信,時間總是夠用的,重點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個小時,一小時中的每一分鐘,時時考慮實效。一生的時間是極長的時間,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個夠。所以,他也并沒有拼了命地工作,他承認每天需要高度投入思考的時間不能超過八小時,而且按照自己的身體特點擬定了幾條守則:
○ 我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
○ 我不接受緊急的任務
○ 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 睡得很多,10小時左右
○ 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他嚴格篩選自己地日程活動,避免串門和慶祝活動,但堅持寫信。因為當具體某個人在等他的回信的時候,這是比時間還要珍貴的。而且,他的回信有他的原則:緊急的書信立即答復,其他的暫緩答復。
個人心得:
作者描述了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柳比耶夫的一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他能夠叫時間服從他,但不能左右環境。他無非是個凡人,激情、愛、挫折都能叫他分心,連幸福也會影響他的專心致志。即使成就滿滿,也有許多苦難,有許多矛盾,甚至最終他人生的目標都沒有完成。但是,他的一生還是幸福的,幸福在于,他知道他追求的目標是什么,他也確實一生都忠于自己的目標,更知道如何高效地利用生命里的時間去完成他的目標,即使失敗,目標并沒有使他失望,相反,他通過自己日復一日的統計,他知道自己在不斷的接近那些目標,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這不就是令人羨慕的幸福嗎?
也許人們會質疑,這樣枯燥無味的記錄,總結和計劃,好像給人捆住了手腳,生活從此就是就少了許多樂趣。然而我們看到的是,時間統計法并不會扼殺靈感,人們利用它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是為了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發現生活中那些有趣而又有意義的事情。不過,退一萬步說,這樣的方法只是柳比耶夫自己創造出的他用慣了的方法罷了,他,甚至作者,都沒有引導任何一個人去模仿。他們只是讓人們看到了這樣的一種生活,至于選不選擇,那自然是各位讀者自己的決定。不過,總要做的,是人們總要去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一種怎樣的生活,想從生活中得到些什么。這是比管理時間更重要的問題,或者說,這是一切時間管理的前提——我們總要把我們最珍貴的,用掉了就再也沒有了的時間,奉獻給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于我而言,思考什么對自己最重要,已經不是一個新的命題,但是卻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想做的事情太多,也想像柳比耶夫一樣,能夠有一個畢生追求的目標,同時也能在許許多多的領域都有一番見解。有時總覺得自己是在異想天開,可讀完這本書,知道有人是實實在在達到了這樣的成就,自己好像也多了些信心,或許下一步,正是應該滿滿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標,并不斷創造屬于自己的時間使用法。畢竟,柳比耶夫的方法也不是拍腦子一天就想出來的,也是在不斷的調整之后才慢慢形成的。現在自己也在記錄時間,但是都是“毛時間”,好像每天忙忙碌碌,但是究竟有多少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消息上,自己也不清楚。所以讀完書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好好總結一下剛剛過去的3月,然后思考哪些事情對自己是更為重要的,接著制訂出4月份的計劃,慢慢學會高效地利用時間。我相信,只要有愿意改變的起點,就有不斷進步的可能。慢慢來,不要急,一生的時間是極長的時間,人總是要不斷的進步和成長,在成長中慢慢發現,原來我已收獲和成就了許多。
精彩摘要:
?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生命,可以說,最寶貴的是時間。因為生命是有時間構成的,是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累積起來的。
? 我們真誠地相信我們是在盡力而為,認真的埋頭工作,驀地發現我們真正工作的時間說不定只有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其余的時間都溜走了,消逝了,浪費在無謂的奔忙和聊天上浪費在等待鴻鵠之將至
? 他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創造了他的方法,他通過他的方法證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個目標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只要連續多年有系統的、深思熟慮的采用他的方法,可以超過天才。
? 他制訂的、核算過的、安排好的計劃落了空,哪一項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大部分著作沒能在他生前出版。他提出的目標確確實實是當務之急。目標并沒有使他失望,相反,他通過自己的著作已經接近了那些目標,已接近到能夠看得見它是多么美好,多么有意義,并且是可以達到的。
? 如果想要工作有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那么就去干你心向往之的工作。
? 時間不會不夠用……時間不管多少,總夠用來做一件事
? 命運賦予我們的生活、時間是無價之寶,應當利用它來不僅給自己,而且給別人,給周圍的人們帶來最大的利益。
外界評價:
柳比歇夫這樣的人,才是時間的朋友。他們了解時間,通過長時間刻意的訓練,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時間的一切行動——當然,時間的行動只有一個,自顧自地流逝。
——李笑來
柳比歇夫時間記錄法讓人驚奇的一點就是,他把這種詳盡記錄自己時間長度的方式堅持了56年,這讓很多人難以想象。我想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很容易找到使命感的,一種人必須被有使命感的人驅動才能前進。只有擁有偉大的目標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浪費時間的可恥。
——秋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