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為自己軟弱的意志力后悔過:
希望練出馬甲線,去堅持跑步,結果放棄了。
希望減掉身上的肥肉,去每天的鍛煉,結果越練越胖。
希望戒煙,結果沒有任何的效果。
希望每天輸出文章,結果沒練一段時間就放棄了。
在這些放棄的背后,真的是我們的意志力的能量耗盡了,無法再持續下去?還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呢?
事實上,不是每一次的自控是因為真的失去了控制,我們的意志力資源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在這些放棄的原因背后有一種我們稱之為“道德許可”的思維模式在作怪。
道德許可:任何讓你對自己的美德感到滿意的事,即便只是想想你做過的善事,都允許我們沖動。它誘使我們做出背離自己最大利益的事。
比如說,在做性別與種族歧視的選擇題中,人們更偏向于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否認自己有這種歧視,然而在實際的選擇中,我們反而更有可能選擇被視為有歧視的行為,盡管我們自己都不自知,這種行為與我們表里如一的渴望背道而馳。究其原因是我們駁斥歧視的自我道德感覺良好,讓我們放松了警惕。
再比如,有些減肥人士,在每日的鍛煉完成后,為了獎勵自己,心里想著,反正我今天鍛煉了,吃一點蛋糕應該沒關系,怎知越減越肥。盡管我們強調在自控力過程中獎勵的重要性,但是不要把支持目標實現的行為誤認為目標本身,忽視了自己做某件事的真正目的。
在道德許可的思維模式中,有以下三種模式需要我們警惕:
1進步會刺激我們獲得獎勵。
2把時間推到明天去。
3光環效應。
1進步會刺激我們獲得獎勵
在完成某個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會刺激人們做出妨礙目標的行為,如上所述的減肥案例。還記得之前講過的兩個自我么?一個自我保持冷靜理智,一個自我保持本性沖動。成功的自控下,會讓我們獲得暫時的滿足,讓大腦停止了第一個自我保持冷靜理智的作用,釋放出人性的本能,放松了對目標行為的監控。很有可能出現前進一小步,后退兩大步。
2推到明天去。
對未來的樂觀主義的精神讓我們認為將來一定比現在要好,會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去做今天想做的事,然而實際情況低于預估。
3光環效應
只要使你放縱的東西和使你覺得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就會產生光環效應。比如菜單中出現的“健康”“無糖”等,包裹著高熱量食物中出現的蔬菜產生的光環效應,讓我們忽視其本身可能會影響目標的行為。
那么對于這種道德許可,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么?
專心致志的關注當下的目標,警惕各種可能影響目標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