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倫理、道德、法律
(1)倫理: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系時應遵循的最基本的客觀規律和準則。倫理是客觀的社會關系事實。
(2)道德:社會意識形態長期進化而形成的一種制約,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下,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準則。
(3)法律: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特殊規范。
特征:法是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和實施的。法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2、倫理、道德、法律三者之間的關系
(1)倫理與道德的關系
道德的根源深植于客觀的倫理關系中。道德是調節倫理關系的方式和手段。道德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方式、途徑,對人們實施的利益關系等進行調節,使其符合客觀倫理的要求。
(2)倫理與法律的關系
倫理的關系先于法律的關系而存在,法律又認可有利于統治階級利益的社會倫理,因此法律不能離開社會倫理而獨立存在。
任何法律的背后都隱含著對某種社會倫理的關注,法律本身沒有自己的理念和原則,它完全以國家政治所要達到的倫理目標和原則作為構建法律體系的理念支撐和根據。
由于法律與倫理的天然關系,在強調法律意識的同時,就是在強調倫理的一部分。在解釋法律概念的同時往往要和道德倫理進行對比,所以強化了法律意識,實際上是強化了倫理關系。
(3)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二者相互依賴,相互為用,彼此強化對方的作用。但是二者相互區別。
作用的性質:道德是非強制的手段,特點是多層次,彈性大,法律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強制性,有嚴格的標準,使用暴力手段制裁違法者。
作用范圍:道德范圍寬,法律范圍窄。
作用的效果:法律更快更高效,道德比法律深刻,更易改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