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哪些發(fā)生在你身上解釋不了的玄學(xué)?
樂極生悲。
《蘭亭集序》里說: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樂極生悲其實是一種心理落差,太過快樂就容易得意忘形,得意忘形的心理狀態(tài)下做的事多半是沖動的,然后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多半不是好事。
日本一男子在伊良部大橋上向女同事求婚,在得到女同事同意后,他因為過于興奮,翻越了大橋欄桿站在外側(cè),然后腳底打滑墜海。
聽起來都很不可思議。
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人,經(jīng)常在開心的時候想到樂極生悲,于是快樂的情緒便戛然而止,這太掃興了,這種認(rèn)知讓我們甚至不能享受到充分的快樂,認(rèn)為沒有大喜就能避免大悲.
正如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說的那樣:“日日重復(fù)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
情緒被上了一道枷鎖。
小的時候父母總是喜歡打擊式教育,每當(dāng)孩子開心的時候,就會給孩子潑冷水,“當(dāng)心樂極生悲啊”甚至是很多父母對孩子說的口頭禪,于是久而久之會形成一個這樣的認(rèn)知:太過開心,必將遭遇不幸。
而更可怕的是這好像真的是對的,因為你在生活中看到了無數(shù)次樂極生悲的例子。每當(dāng)你開心之后,得到另一個壞消息,下意識就歸結(jié)為“樂極生悲”。
那如果壓抑快樂,就會減少悲傷嗎?
事實上,悲傷并不會減少,只不過你快樂的感覺不強烈,心里的落差也就沒那么大,感覺像是悲傷減輕了。
這樣不敢快樂的感覺真的很難受啊,不能充分體驗人生的喜怒哀樂都是遺憾。
還有一個是:心里想做的事不要輕易地說出來,說出來大多數(shù)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
類似于立Flag,說起來容易,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自己真正決定要做的事情,就不要告知于天下,去做就是了。
“在事情沒有成功之前,不要在人前談及任何有關(guān)的計劃和想法。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之前,切勿強調(diào)自尊。”
如果心中真的有一個特別堅定的夢想,那就去努力就好,不用把這些告知給別人,你只有實現(xiàn)夢想,才有資格和別人談及你的夢想,因為我為之奮斗,為之努力,并且有所收獲,這是人生中的勵志劇。
沒有成功之前,你只要保持沉默就好,因為:
淺水是喧嘩的,深水是沉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