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生活的核心是建構人生活的意義,我們一起創造生活的意義。
潘知常博士,生命美學的創建者。生命美學:從“本質”到“意義”。就是生命的自由表達,研究人類審美活動的意義與價值之學。
從“好的生活”向“美的生活”的提升,“美起來”體現為在愉悅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嚴、權利、當家作主基礎上的審美愉悅等更具主觀色彩的“軟需求”的滿足。
人與世界之間,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意義”三個維度上發生關系。
人與自然的維度與人與社會的維度,共同組成了一般所說的現實維度與現實關懷。人與意義的維度構成的是所謂的超越維度與終極關懷。
所謂超越維度、所謂終極關懷,無非也就是“人就是人”“人同世界的關系是一種人的關系”“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無非也就蘊含著自己所稟賦的人的意義、人的未來、人的理想、人所向往的一切。
置身超越維度與終極關懷的人類生命活動是意義活動。人類置身于現實維度,為有限所束縛,但是,卻又絕對不可能滿足于有限,因此,就必然會借助于意義活動去彌補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有限性,并且使得自己在其他生命活動中未能得到發展的能力得到“理想”的發展,也使自己的生存活動有可能在某種層面上構成完整性。由此,正是意義活動,才達到了對于人類自由的理想實現。它以對于必然的超越,實現了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