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彩/文
解剖家寫作七步法,如何巧妙構思,讓文章出彩。
1. 審題
2. 立意
3. 收集素材
4. 找到切入點
5. 選擇文章的手法
6. 設計文章的結構
7. 成稿到修改
這個方法,是結合我自己的寫作經驗,加上實驗室解剖過很多文章后,總結出來的文章寫作七步法,每次我按照這樣的構思寫的文章,很快會上熱門。去投稿幾乎都中,這個解剖家寫文七步法,現在把秘籍傳給諸位,讓同學們的文章都大放異彩。
下面我們細細地說說,一步一步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 四種角度審出主題新穎的文章
1.審話題的另一種意義
許多話題有很多意義,若只瞪著他的本義,很難構思出新穎的文章。寫作不跑題顯得一般,透過本義,轉而寫引申出來的寓意或者比喻的角度去寫,構思定能出彩。
舉例:用第一天的作業《逗號還是句號》
1. 本義逗號,句號的正確使用,引申出新媒體熱潮下,愿意靜下心來寫文,改文的人越來越少。
放下浮躁,從一個逗號,句號的正確使用開始。
2.逗號代表未完待續,句號代表結束或圓滿。
可以寫愛情,理想,目標,生活的狀態,也可以寫寫作訓練營結束了,我的寫作才剛剛開始。
3.逗號是執念,句號是放下。
2.縮小話題范圍
給話題加上限制,修飾語,縮小范圍,避開眾生都談,人云亦云,寫出不為人知的故事。比如寫《我的家鄉》
很多同學寫成了家鄉宣傳片,百度百科,為什么呢?你說你家鄉經緯度,地礦產,歷史人物,風土人情,土特產,我百度就可以知道,比同學們寫的文,還全面細致,但你的感情,在哪里,不為人知的家鄉在哪呢?
有些同學縮小了寫作的范圍,寫家鄉的水井,家鄉老屋,縮小了范圍,才知道這就是屬于你獨一無二的家鄉。
寫母親也是一樣,看好多同學的文章,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母親的優點或者缺點都寫出來告訴我,但那和大街小巷的母親有何區別呢。天下的母親都是勤勞善良,誰又是你獨一無二的母親呢?現在回想一下,又該給母親一個怎樣的限定詞去寫?
3。從話題的逆向思維去寫
這個是當下新媒體,慣用的套路,咪蒙是這一塊的行家,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當下熱門的公眾號,找找特點。順便給安利一下姥爺的書《你和成功只差一個真相》《你少來所有的“對事”其實都是“對人”》
《你那么努力,終于把事情搞雜了》是不是很想點開看看呢?
4.從話題的另一種時空的角度切入
(過去時空,現在時空,將來時空)
今天早上在解剖實驗室導師班群里,也同學問《這個歷史很靠譜》如何寫?同學們下來可以用這四種方法來展開頭腦風暴。
我主要用時空來舉例:
1.過去的事,為參照物
.你可以穿越到某個朝代去鑒證或改變某個歷史
2.以現在的事,為參照物,你可以穿越到未來,審核今天的世界,民族,環境,家人,自己等等。
導師班的作業《假如我是曹操》我寫文的時候,不想去改變曹身前的事,他是個真性情的大豪杰,我如果是他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我就用了從另一個時空去切入,寫了一篇曹死后,去天堂和摘帝星君,喝桃花釀,用、在文中曹以一個死者的身份自己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并對來生做了個展望。我寫的是曹,我以曹的遺言為切入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也沒寫曹,表達的是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是時空挪移的妙處。
5.抓住關鍵詞和分解關鍵詞
還是拿導師班的作業《這個歷史很靠譜舉例》關鍵詞
是“歷史靠譜”
為什么靠譜
怎么靠譜
哪一個階段的歷史
關于誰的歷史靠譜,我,家庭,民族,世界。監獄,天文,醫藥,文學等等或者是動物歷險記等等,唐僧跳出了孫悟空畫的圈,才有了三打白骨精的事。同學們把腦洞打開了想,筆是很好玩的東西,可以任意你天馬行空。
第二.好的立意,立意讓讀者讀了還想讀
1.立意要傳遞正能量?
2.立意要新意
3.立意有知,情,意在里面。
昨天二尺白老師講了1.傳遞正能量,積極是我們實驗室所有老師一致認為的,天天被自嗨式的抱怨文,弄得心情壓抑。2.立意要新意,下面我們在講切入點的時候,會提到,暫時不展開來說了。3.葉圣陶《文心》里面提到的寫作的目的:讓人知道些東西,激發一點情感,促使人們行動。
三.? ? 世事洞明皆學問講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積累素材
為何么要積累素材,要讓你的素材,能構撐起你天馬行空的思想。
a.這個姥爺的課程里,也講過。我在這帶著大家重溫一下。1.讀書貴有心得,寫作貴有新知。給大家推薦一本超實用作筆記讀書法《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讀多了,我們寫作的創新也會隨之而來。
b.有一個安靜敏感的心,去解讀生活的百態,感受一花一葉的變化,感受那人那事那物的細節變遷。著就是講的閱歷。
收集素材的方法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生活中的點滴感悟,突然冒出的靈感,看到好的故事和詞句都要馬上記下來,很多大家寫東西,秘訣都是勤于積累。寫作篩選素材的時候,要注意緊扣主題,素材新穎。周國平的《小黃書》源于靈感的積累,隨時身上都有小子片,上廁所記記,澆花的時候記記,走路的時候記記,小子片裝滿一抽屜時,整理出了一本《小黃書》
第四.找切入點
很多被剖過的同學,我都會給到和切入點有關的建議。私下來也有同學問,文章要如何寫才有真情實感了,這個和切入點有很大的關系。
下面列舉幾個切入點的方法
一篇文章由點到線到面的過程,切入點是一篇文章的出發點,尤為重要。給同學們列了幾個常用的切入點,也不一定都全,歡迎大家補充:
1.感觸最深的一個點。
2.最熟悉的一個點
3.切入點要小
4.切入點要引起共鳴
5切入點可以蹭熱點
6切入點要賦予自己的感情
第五選擇文章的手法,合理利用可以寫出文章的趣味性和高級感。
1.鋪墊法(為下文發展做鋪墊,常用于敘事)
2.欲揚先抑(寫人寫物)
3.懸念法(小說情節的設置)
4.巧合法(比如才寫的小說接龍)
5.對比法 (議論文常用)
6擬人法(把物當做人來寫)
7象征法(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具體的形象,表達某種抽象的概念。舉例:《致橡樹》《白楊禮贊》
第六如何讓文章結構清晰,邏輯縝密
1.小標題
運用小標題的結構方法,把文章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列一個精妙的小標題,統領下面的內容,為下文展開指明寫作的方向。這樣結構文章,實驗室的老師都喜歡,一目了然,知道作者要表達什么?
2.排比式
好處:說理,更為嚴密,透徹
抒情,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排比本來是一種修辭手法,在這里放大到段落里。增加文章的節奏感,條理性,有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每段開頭用相似的句子,并形成全文的結構主體。下來同學們可以試試,今天的作業《寫作對于我的意義》用這樣的排比段落很容易出錯哦。
3.人物事物排比
某種聯系不同的人物事物各自成段,比如中國的四大美女,貂蟬,西施,楊玉環,趙飛燕可以各自成段,用差不多相同的篇幅來寫。
4.假設排比法
適合用于假設的情形,比如我們才寫了一篇《給十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
5.鏡頭組合
小說,故事常用的手法,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片段,組合成文的結構方法,選擇幾個片段來表達中心即可。
比如金庸《鹿鼎記》總舵主“陳近南”第一次出場的情景,就用了鏡頭組合的方法。當時天地會,正在開反清復明的會議,突聞一大群人的馬蹄聲,所有的參會人員,不約而同的站起來。(緊張的氛圍布滿全場。)
此時來了個大反轉,告是總舵主來了,注意,場景描寫所有人都各種歡呼,高興。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
里面有一個特色人物刻畫,茅十八,用擔架抬著注意細節描寫來了,久聞陳總舵主大名當真如雷貫耳,今日得能拜見,就算死即可便死。。。。那,,那也是不枉了。他說話仍沒有力氣,但臉上泛著紅光。(這里就是典型生動的人物的特寫)
茅十八用今天的話來說,絕對是忠粉,馬上快死了,也想見到偶像。這是第一片段
可來的是陳近南手下,只點了幾個頭目匯報工作。現場的人,一片失望。第二個片段。,茅十八,很失望,韋小寶,嘴里叨著,有什么了不起,我還不想見呢?
又來個反轉,陳近南又派人來了,點名見茅十八和韋小寶。茅十八高興地從擔架上吊了下來。第四片段
見到陳近南,只聽到請進兩個字,站在讀者面前的是個儒雅書生,可此時,誰還敢對這個儒雅書生不尊敬呢?選擇了茅十八,韋小寶等幾個特色的人物來刻畫。突出了陳近南的江湖地位。這就是高手金庸的筆調。吊足了讀者胃口,場面感也十足。
第七 下筆成稿修改,出彩的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修改建議:1.語法
2.表達是否符合邏輯
3.發給同學互評
注意:讀三遍,讀出聲來,一句一句修改,是否符合表達習慣,
課堂作業:《寫作對我的意義》
作業要求:文體不限,不少于2000字
結合今天課堂的內容,構思成文,不要求把全部絕招都用上,會走火入魔的,先撿兩三點。
注意:修改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