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22《精進》,第二遍166~214頁,定向閱讀第五章 向未知的無限逼近(修煉思維)
采銅老師在這一章節主要講解何為創造力思維。分以下四個角度:
1)有效思考需要簡潔
2)潛意識讓創意顯現
3)思考的有效工具:圖像化
4)周密思考,即多維度思考
我對這個部分不是非常有共鳴,但有一句話觸動我的神經:“信息過載不是因為信息太大,而是我們的“過濾器”失敗了。簡化外界輸入的信息,前提是修好“過濾器”。譬如時間之尺的方法,用問題篩選信息的方法,這些都是接近問題根源的答案。”
既然只是接近,那么問題根源是什么?讓我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抽絲剝繭。什么是過濾器,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過濾即篩選,其標準是價值判斷,結果是保留認為有價值的,去除認為無價值的。
過濾器失敗,即價值系統失靈,失去判斷依據。這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價值系統缺失,另一種是價值系統低階,無法用于素材判斷。
于是,作者給出了兩個比較通用的價值判斷系統:時間之尺和用問題來篩選。
1.時間之尺:其本質是將分析對象放到更廣泛的時間維度去評估。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將事物歸集于當下,逼迫自己在很窄的維度里去做判斷。但一旦將時間視角拉長,很多事物呈現的利害關系及重要性也會發生巨變。
2.用問題篩選即有用論,代表信息可以解答近階段我們遇到的5W2H問題。
但是,我認為更有效,更能經受考驗的過濾器,實際就是建立自己的三觀。基于三觀去做篩選及思考,最大的好處是:邏輯自洽。所有事情都可以在你的這套思想體系里成立,得到相應的解釋。而技術方法論的解決之道,難免遇到無法解釋的情況。
所以,思考的第一步是解決個人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