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一直在做老師,已經帶過了百十號學生。雖然學生們來到我這里上課的初衷,都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想要參加補習,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這些并不僅僅是我教給他們知識就可以解決的。更多的時候,我看到的,是無數個十二年前的自己。
十二年前,我上初二,在一所重點中學的重點班里,長時間穩定地位居倒數第三,一直到初三。中考時,差20分沒有考上市重點高中,只是進了一所區重點。(別詫異我為什么一直倒數還能考上高中。因為我們班43個人,31個上了市重點。。。)記得初中的我,一點都不認學,各種調皮,貪玩。然而現在,面對著我的學生,我才知道我曾經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甚至是可恨。我經常會因為學生們上課不認真聽講,做題不認真,作業不及時完成而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們,有時對于頑固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會發火。
但是有時,當我冷靜下來,我卻又發現,他們真的好像初中時候的我,然而我卻變成了初中時候我的老師和家長。每當有這種感覺,我就會深深地陷入沉思。
“初中的時候,我在想什么?”
“我為什么要貪玩,我當時是什么心理?”
“我但是為什么不想學習?”
“老師和家長為什么這么對我?”
“當他們教育我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聽?”
“我為什么會控制不住自己總是貪玩?”
“當老師和家長對我發火的時候我又在想什么?”
“我希望他們能怎么教育我?”
“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的?”
。。。
漸漸地,我突然明白了。這些困擾了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問題,或許并不難。
我來到了鏡子前,望了對面的自己許久,開始了久違的心靈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