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閱微草堂筆記》載,于南溟在明經(jīng)文章里說:人生的苦樂,沒有盡頭;人心的悲喜,也不是必然的。因為常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非常快樂的環(huán)境里,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覺得痛苦;在非常痛苦的環(huán)境里,稍微輕松一點,就會覺得很快樂。
? ? ? ? 其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可以透徹地說明這個道理。他曾經(jīng)在康寧屯設帳教書,那個地方的環(huán)境非常艱苦,住宿的地方十分狹窄,直著腰就能碰到頭,并且門上沒門簾,床上沒幔帳,院子里連棵樹都沒有。遇到天氣熱的時候,就好像在蒸籠里一樣,蚊蠅圍著飛來飛去,趕也趕不走,連午休都沒法入睡。因此心里煩躁至極,認為自己簡直到了烈火地獄。
? ? ? ? ?又累又困久了,后來睡著了。夢見自己在大海里乘船航行,遇上了颶風,一時間天昏地暗,心驚膽戰(zhàn)、極度害怕,船一會就被大浪掀翻了,自己掉進大海中,眼看就要淹死了。此時忽然被一個人提著扔到岸上,用繩子捆綁起來,又扔到一個地窖里面,伸手不見五指,并且空氣稀薄,喘不上氣來,感覺快要憋死了,整個人難受、驚懼到了極點。
? ? ?就在痛苦不堪之時,突然聽到有人呼喚自己,睜開眼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躺在原來的三腳木板床上,但與入睡前的煩躁不同,此時的他感覺四肢舒服,心曠神怡,好像在天上仙境一樣。當天晚上,他和弟子在河邊散步,他把這番經(jīng)歷和其中的道理講給弟子聽,只聽到河邊草叢里有聲音嘆息到:這個道理太對了,我們沉淪在水邊不得超生,但和地獄里那些受苦的鬼魂相比,也算幸福的了。
可見,人生本無所謂苦樂,快樂和痛苦都是對比出來的,都是自己的內(nèi)心“轉(zhuǎn)”出來的,而不是環(huán)境和際遇所賦予的。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于環(huán)境,而在于心情。不是擁有的多了,快樂就多了,環(huán)境好了,就幸福多一些。同樣一種境遇,有人覺得苦,有人覺得樂,就是這個道理。由此看,佛家提倡“境隨心轉(zhuǎn)”,不要讓心被境界轉(zhuǎn)而生出無窮煩惱,有助實現(xiàn)人生的平和、喜悅。《月燈經(jīng)》中說:“若遇安樂境,不應起貪欲,若遇痛苦境,亦不生厭煩。”能保持平等的心態(tài),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些安樂和圓滿,少些煩惱和貪欲。
所以楊絳先生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