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剛過完,可這個節(jié)過得一點也不開心。畢竟有個不是媽媽的婆婆。
自從自己當了媽以后,對孩子的付出讓我深深體會到當媽的辛苦。就算現在我已為人母,我的母親還是要在我的小家里忙前忙后,照顧孩子,而我的婆婆雖然也一起生活,但是動嘴多過動手,反差明顯。
我家有兩個寶寶,為了方便照顧,兩個媽都過來一起幫忙,當初設想的很美好,一個媽多做點家務,一個媽多照顧寶寶,結果呢。我媽做了家務還要照顧好小寶,我婆就會在邊上對著大寶說,“大寶,奶奶帶你玩,奶奶給你買玩具,我們不跟小寶玩。”搞得就像小寶是我跟別人生的,跟我老公沒關系一樣。我婆帶大寶出去逛街,就給大寶買衣服,回來對開玩笑似的對小寶說,“你讓你外婆買,我不給你買”,說得好像她就不是小寶奶奶似的。每每我聽到,心頭就一把無名烈火在燃燒,恨不得出去理論一番。剛開始也吵過幾次,但這個老太太就是我行我素,完全說不動,也就我覺得問題嚴重,她卻樂在其中了。從小就挑撥兄弟感情,什么弟弟有爸爸媽媽呢,你不要跟弟弟玩之類的,每天都要嘮叨幾遍。
現在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拜托我婆婆。其實婆媳相處就是遠香近臭,這是真理。可是兩個孩子,我跟我老公都是全職,加上小寶身體從小不好,三大二小確實照顧不過來,四大二小的組合又讓我很不爽。
跟老公提過幾次教育孩子的問題,現在大寶快6歲了,都是性格關鍵期,小寶4歲了,慢慢也懂事了,婆婆的很多偏心做法小朋友都會似懂非懂了,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可老公就是一副我有什么辦法啊,這個是我媽呀,說不得罵不得,我們又在上班沒法時時留意著,忍到孩子再大點,等都上了小學,平時照顧壓力小點就自己帶吧。說得很有道理,可是這段時間怎么辦?想得我頭發(fā)都要白了。
昨天母親節(jié),跟大寶開玩笑說,以后我們搬出去不跟奶奶一起住了可好?大寶竟然說,要搬你們搬,我就跟奶奶住,可以吃好吃的天天出去玩,也不用事事讓著小寶,還不會有人要我背詩畫畫學寫字,可開心了。我聽了真的是五味具雜,現在的孩子真的比我們小時候懂得多了。可是我從1雖多就開始的早教,4歲開始的特長培養(yǎng),花了金錢跟心血教育的大寶,就天天在她奶奶的糖衣炮彈下變成了一個不求上進、對小寶沒耐心、對父母沒愛心的娃,真是讓我心塞。
再好的修養(yǎng),也抵不過天天看到我婆婆在沙發(fā)上喂著邊看電視邊玩玩具的大寶吃飯時的郁悶。6歲的娃還不會自己吃飯嗎?我婆就一副完全把自己當作我家大寶的親媽,好像我就是個后媽一樣。
什么時候把娃真正還給呢,我的婆婆。
發(fā)點牢騷,記在母親節(ji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