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幾種錯誤態度
很多時候,我們在思考中,因環境因素、情緒的制約、影響,妨礙了我們正常理智的發揮,甚至產生種種錯誤態度。
第一種錯誤態度,就是懷疑論。
懷疑論其實具有兩面性。一種懷疑論是確實存在疑點,拿到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合理的質疑。
而另一種是將懷疑永久化,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它在開始推理之前就已經設下障礙,扭曲推理的正確進程。
第二種錯誤態度,是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者,永遠宣稱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對某個事物做出確定的判斷。一個無神論者會宣稱沒有神,而不可知論者則聲稱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有神。
秉承這種不可知論的人,無知對于他們來說,更像是借口而非理由,這樣的無知是懶惰和漠視的結果。
第三種錯誤態度,是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主義。
玩世不恭者,習慣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對事物做出悲觀預計,而盲目樂觀者正相反。
第四種錯誤態度,是眼界狹窄。
一個眼界狹窄的人,他拒絕某些選擇,僅僅是因為這些選擇偏離了他的意趣,所以他認為不值得去探尋。
第五種錯誤態度,是情緒激動。
人類天生是情感動物,把情感完全剝離出來,進行純粹理性的論證是不現實的。
但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接受它,是因為它是正確的,不是因為我們覺得它美好。
二、推理中的幾種謬誤
凡是推理,錯誤似乎在所難免,即便是邏輯高手,常常都難免陷入一些邏輯陷阱之中。
錯誤的推理,往往很有迷惑性,有時甚至比正確的推理聽起來更合理。錯誤的推理,通常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情的方式來戰勝正確推理。
推理中常見的謬誤,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典型:
第一種謬誤,否定前件。
舉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動。
路易斯沒有跑步。
所以,他沒有移動。
大前提告訴我們,如果A實現,那B必然實現,但是不代表A是可以導致B的唯一條件。跑步可以導致移動,跳舞,走路,都一樣可以導致移動,所以僅僅是A缺席,并不代表B就一定會缺席。
第二種錯誤,肯定后件。
舉例:
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動。
路易斯在移動。
所以,他在跑步。
與上面相同,除了跑步,還有其他許多途徑可以使路易斯移動,跑步不是唯一的解釋。
第三種錯誤:中項不周延。
舉例:
幾個納粹黨人是凱撒俱樂部的成員。
漢斯是凱撒俱樂部的成員。
所以,漢斯是納粹黨人。
在討論三段論是,我們知道中項必須要有適當的范圍來聯絡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就會產生中項不周延的謬誤。
第四種錯誤:偷換概念。
比如“愛”這個詞,它的含義也很模糊,太多事物可以歸屬于它,我們常常說不怎樣就是不愛我,這往往會產生邏輯謬誤,因為對愛的解釋是不相同的。
第五種謬誤:竊取論題
舉例:
因為雪莉在撒謊。
所以,雪莉是個撒謊者。
它的問題在于,把有待證明的論點,當做不證自明的前提條件,結論本身只是對論題的重復,沒有內容上的差別,這也被稱為循環論證,有時也稱為惡性循環。
第六種謬誤:虛假假設
為了推理過程的進行,有時我們必須假設一些事情是真的。如果推理成功,那么可以證明我們事先的假設是真的,評判假設的基本標準是:命題不能違反矛盾律。
如果一個論證以一個錯誤的假設開始,那么它必將以一個錯誤的結論結束。在推理中,若非不得已,盡量少用假設。
-第七種謬誤:稻草人謬誤。
論證中,我們要對事不對人,與他人辯論的過程中,如果為了削弱對手的論點,而故意扭曲其論證過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意味著容易對付的事情,在我們誤解某個論證時,或是當一些論證非常復雜,我們理解錯誤時,那并不是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不是無心之過,是在有意扭曲別人的論點。
第八種謬誤:誤用傳統。
傳統,是業已建立的處理事情的一種方式。好的傳統如果與當下的條件相符合,它就值得繼承并發揚。
但“以前事情都是這樣處理的”并不能成為強制后來者遵循老辦法的充分理由。
第九種謬誤:以暴易暴
“他們先做了,所以我們可以以牙還牙”,兩個錯誤命題可以得到一個正確的命題嗎?當然不是。
先例不能為未來的行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經完成的行為只有歷史意義。
第十種謬誤:民主謬誤。
民主謬誤是指:如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命題X是對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X是正確的。
在情感方面,民主謬誤是很有說服力的,當民眾黑白不分的時候,為堅持真理而站在民眾的對立面上,是件很艱難的事。
越是在這種時候,我們越是需要邏輯的力量,才不至于喪失理智。
三、其他常見錯誤。
1、壓制理性
高壓政策的背后,永遠隱藏著危機,人們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時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獨立判斷的時候,才能確定什么是真。
2、濫用專家意見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自以為是的專家,也有各種抱有自身利益目的的專家,檢驗的標準不應該是他們的結果,而是他們如何通過論證來得到這個結果的。
3、質的量化
試圖把一切量化,本身是對某些珍貴之物的褻瀆。
4、以出身論英雄
5、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知道,事情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更要弄清楚這些組成部分是如何互相聯系,互相作用,最終組成一個整體的。用純粹的數量學的術語來說,就是整體大于部分的總和。
6、簡化主義
這種謬誤,發生于當我們選擇性地對整體的一部分加以關注之時。比如,我們把焦點完全放在一個人的缺點上,并因此認為我們已經完全了解這個人的本質時,這個謬誤就已經發生了。
7、分類錯誤
在圖書館里,對一本書錯誤地歸類,可能導致長久的遍尋補貨,而對一個人錯誤的歸類,可能導致長久的偏見,而錯誤的分類是由于我們從開始就沒有真正認識它們,我們缺乏真實的觀察。
8、混淆視聽
9、以笑飾非
當有時,人們不能對某個論證做出合理的反應時,就會用這個策略,假裝這個問題根本不值得嚴肅對待,僅僅是個可以一笑而過的問題。
10、以淚飾過
11、無力反駁不算證明
把缺乏證據,當成自己觀點成立的證據,這本身就是一個謬誤了。
12、兩難陷阱
生活中,面對一個問題,往往有很多解決方式,也有很多選擇,但是人們經常會人為地制造一些假象,試圖說服別人,問題只能有兩種選擇,不是A就是B,比如推銷員就會讓你覺得,如果不買他的產品,你就一定會損失某種東西。
邏輯之難,并不難在真相本身,真相往往是簡單的,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卻被人們心中的各種欲望、雜念、目的所扭曲,不懂得制服這些,縱然學會了再高超的邏輯推理術,最后也不會讓這個世界離真相更近,而只會讓它更遠離真相。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