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的生長是有機體的生長,必須有一個種子或幼芽做出發點,這種子或幼芽好比一塊磁石,與它同氣類的東西自然會附麗上去。
聯想是記憶的基本原則,所以知識也須攀親結友,一種新來的知識,好比一位新客走進一個社會,里面熟人越多,關系越復雜,牽涉愈廣,他的地位也就愈穩固,如果他進去之后,不能同任何人發生關系,他就變成眾所同棄的人,絕不能久安其位,或是盡量發揮他的能力,有所作為。比如說,我絲毫不懂化學,只記得H2O化合成水一個孤零零的事實,它對我就不能有什么意義,或者發生什么作用,就因為它不能和我所有的知識發生密切關系。
孤零零的片段事實在腦里不宜久住,縱使勉強把它記牢,也發生不了作用。我們日常所見所聞的事物不計其數,但是大半如云煙過眼,因為不能與心中已有知識系統發生關系,就不能被吸收融化,成為有生命的東西存在心里。許多人不明白這道理,做學問只求強記片段的事實,不能加以系統化或有機化,這種人在學問上永不會成功。
我曾看見學英文的人埋頭讀字典,把字典里的單詞從頭記至尾,每一個單詞他都記得,可是沒有一個單詞會用,這是一種最笨重的方法。他不知道字典里零星的單詞是從活的語文(話語和文章)中宰割下來的,失去了它們在活的語文中有其它字義的關系,也就失去了生命,在腦里也越不容易“活”。所以學外國文,與其記單詞,不如記整句,記整句又不如記整段整篇,整句整段整篇是有生命的組織。
學外國文如此,學其它一切學問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使所得的知識具有組織,有關系條理,有系統,有生命。
我的感想:
昨天是9月10日,我參加了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的三級考試,筆試還有點感覺,或許能過級。但口試則純粹是鬧笑話,由于我平時學英語用的是最笨重的方法———記單詞,偶爾看一下美劇。考試口語時,我根本沒話好講,只能隨意亂講幾句完事,讓跟我一組的小姑娘感受到更大的壓力。超尷尬。
看來,接下來學英語要多背誦課文才行了!不過只能年后再按新方法學英語,年前的MBA聯考英語不要考口語,還得繼續將單詞記熟才行!
朱光潛不愧為學貫中西的大家,無論他的美學著作還是論讀書或其它書,寫的是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用顏回稱贊孔老夫子的話來講,就是“循循乎善誘人”。他的書都值得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