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美,自不必說了。
她在歸國擔任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的英語老師時,只要她一出現,全校的學生轟動,就是要目睹她的風采。
娛樂至死的年代,人們津津樂道的徐志摩和金岳霖和她的關系,讓很多人看不到林徽因的努力、樂觀和韌性。
其實,林徽因是一個平凡人,一個學者。
她不是娛樂明星,制造緋聞供人消遣。
她是一個平凡人,也有生活不如意的一面。
家庭生活
林徽因于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杭州,父親林長民是日本早稻田畢業,是民國前十年活躍的外交官。但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林長民還是娶了一個妾生了四個兒子。林徽因的母親非常地嫉妒小妾,又無人能訴說,只能經常跟林徽因哭訴、抱怨。
小小年紀的林徽因也是很苦惱,幸好她足夠聰明,父親才很喜歡她。
1925年,父親不幸中流彈身亡,母親只好跟著嫁入梁家的林徽因生活,負能量的母親給生活制造不少的麻煩。更讓林徽因在中西文化中感受到疲憊不堪的分裂:一方面,她對西方文化渴望又羨慕,但在母親這里只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沉重和挫折感。
眾所周知,梁思成是大家族的長子,婚后的林徽因要主持家務還要協調家里的人際關系。對于家務,林徽因做得不夠理想,她會在寫給朋友的信說傭人洗衣服太用力,把價值40美元的衣服洗壞了等讓她操心的瑣事,但是家務占去了她很多時間,她會覺得壓抑。
正如1936年她寫給費慰梅的信中說:“每當我做些家務活兒時,我總覺得太可惜了,覺得我是在冷落了一些素昧平生更有意思、更為重要的人們。于是,我趕快干完手邊的活兒,以便去同他們“談心”。倘若家務活兒老干不完,并且一樁樁地不斷添新的,我就會煩躁起來。"
你們看,林徽因會因為女主人和母親的身份占用她的時間和精力,讓她不能把時間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感到壓抑、煩躁,這樣的她快樂嗎?
在家庭人際關系上,除了前文說一個負能量的母親,林徽因還要處理和梁思成的姐姐妹妹的關系,總體來說并不是很愉快。
友情
24歲,林徽因和梁思成自美國歸來,找工作靠的是梁啟超的關系。
他們對當時的國內文化有一種疏離感,在她寫給唯一的閨蜜費慰梅說:“在你們真正出現在我們在(北京胡同)三號的生活中之前,我總感到有些茫然若失,有一種缺少點什么的感覺,覺得有一種需要填補的精神貧乏。”能聽懂林徽因的話并適當地慰撫她的同性女友里只有費慰梅,她是林徽因唯一的閨蜜。
可見,林徽因的同性緣很差。因為徐志摩的日記保管事件,她和凌淑華鬧得不愉快。
因“太太的客廳”事件,她和冰心幾乎不來往。
因傳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離婚導火索是她,張幼儀終生不愿和她會面。這些是有文字記載,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林徽因的友誼更多是來自男性,沈從文和妻子吵架找她傾訴,徐志摩的二婚生活不如意也跟她傾訴等。但是,金岳霖的出現打破了友誼的界限,更讓一些嫉妒林徽因的人因此給她抹黑潑糞了。
林徽因同友人的交往主要是精神層面的愉悅,有三五好幾就夠了。
學業和職業
16歲,她跟隨父親到英國倫敦,父親經常外出把她一個人扔在出租房。房東是熱愛建筑學的人,林徽因受了影響,立志以后從事建筑方面的工作。但是當時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好選擇美術專業,修建筑課程,用三年的時間出色地完成四年的學業。
現在很多人在抱怨專業不如意,其實還是要像林徽因懂得變通和靠自己的勤奮培養才氣。
學業有成,歸國的第一份工作是東北大學建筑系的教授,而她的丈夫被任命為該系的主任。你們要想,她和梁思成在美國同被保羅.P.克雷聘為助手,但在中國只能唯丈夫是尊。
1945年,梁思成出版了單行本的《中國建筑史》,林徽因至少撰寫了其中關鍵性章節中的一章,并沒有獲得署名。林徽因以她的方式幫助了梁思成的工作,作家蕭乾稱她是梁思成背后“無名英雄",卡之琳稱她是梁思成靈感的來源。
林徽因的在建筑領域的職業成就被忽略,是當時的父權制社會所造成,正如她所說:“在中國,一個女孩子的價值完全取決于她的家庭。”
林徽因身為女性,在當時的美國和中國遭受性別壓迫,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喜歡的建筑學,即使在病床中仍然堅持她的夢想。
再來說說林徽因的文學成就,她是詩人,作家。詩歌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是寫給新出生的兒子,詩名柔婉流麗,美極了。小說代表作是《九十九度中》,汪曾祺稱贊為中國第一篇有意創作的弗吉尼亞.伍爾夫式的意識流小說,是現代主義的蒙太奇和片段敘事技巧的使用。直到如今,仍然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林徽因并沒有因為自己長得好看,眾星拱月就放棄了學業和職業,她清楚自己喜歡的專業,不懼困難,持之以恒地熱愛。這才是她成為女神的主要原因吧!不然,世間的美人多如牛毛,那么多人卻只愛林徽因一人呢?
原創文: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