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之初是這么寫的:上帝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樂園與人間,水,光,晝與夜,以及人世間的萬物,每天的創(chuàng)造之后,上帝都說:“這很好。”
然而,當上帝創(chuàng)造了亞當之后,他的語氣變了。上帝突然宣稱這是他第一件不甚完美的作品:“他不應(yīng)該孤單一人。”于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夏娃,并有意無意讓他們偷吃禁果產(chǎn)下子嗣。
他告誡男女,要結(jié)伴而行組成家庭,組成更強大的關(guān)聯(lián)體,可豐富他們的視界,并在自然的疆域里獲取更多資源。
上帝還規(guī)定,女人是男人的肋骨,要內(nèi)在支撐、溫柔服侍自己的丈夫;丈夫要舍命保護自己的妻子。因此,對于男人愛的語言是欣賞崇敬他們,對于女人愛的語言是呵護關(guān)懷她們。
這不難解釋,當女人變強時,往往會得到男性社會的排斥而不是關(guān)愛。因為,這不符合他們自然進化而來的愛的語言。
據(jù)說,人類之間原本是沒有愛的,我們擁有的只是上帝之愛。為了讓人類學(xué)習(xí)“愛”,上帝讓人類之間產(chǎn)生依賴、迷戀、性欲(這種彼此之間的需要卻被人類理解為愛)這種相愛契機,以及婚姻這種需要背負責任共同上路的共同體。
可上帝還是沒有測太準,當我們不再彼此需要——社會基礎(chǔ)設(shè)施便利健全、個人攫取生活所需物資便捷、性滿足可以通過非婚姻手段……甚至連生育都不再需要另一個人完成協(xié)同撫養(yǎng),人們就越來越不想去“愛”了。
高貴的單身,正在成為一種被標榜的時尚生活方式,你看我一個人可以過得多精彩,我才不要結(jié)婚。
所以,是我們誤讀了“愛”,以為愛是彼此需要,因為需要被愛而去戀愛和結(jié)婚。但實際上,愛更是妥協(xié)、付出、成就,和彼此激發(fā)。帶有建設(shè)性,而非消耗性,是一種共建,先進的帶動落后的,落后的跟隨先進的。有承諾、有進步,有共擔。
意識到這一點,上帝使人類相愛而獲取人生更多輝煌的旨意才會達成。
不能坐在地上,躺在床上,等待被愛。做巨嬰和寄生蟲。
要站起來,走出去,說出來,勇敢去愛。做幸福的主動選擇方。
叩開被社會壓抑和沖擊后層層包裹的心扉,不算計不防備,不質(zhì)疑不教條地去動真感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
沒有愛的人生,活著太無聊了。有錢真的不是成功人士,有錢并且有愛才是。
你為何就沒有愛的能力,偏偏就是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伴侶——孤獨的人,往往的確是可憎的(我這么說,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是的她生活并不提倡單身)。
隨著時光的流逝,對孤單的反對從一種神學(xué)的禁令延伸到了文學(xué)與哲學(xué)的領(lǐng)域。
古希臘詩人提奧克里圖斯堅稱“人類永遠彼此需要”。
事實上連動物也是。野生動物僅在條件所迫下才選擇獨自生存,尤其是當食物出現(xiàn)緊缺時。不然,絕大多數(shù)物種都更愿意選擇群居。
“孤獨”甚至是一種刑罰。在遠古社會,放逐在所有的酷刑中排名最高,僅次于死刑處決(甚至有人認為放逐是一種比死亡更為殘酷的命運)。
是的,人類社會,無論時代和地點,都是圍繞著共同生活而非獨自生活的想法才建立起來的。
然而,今非昔比的過去半個世紀中,人類正在前所未有地逆天。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數(shù)量龐大的不同年齡、不同政治信仰的人們,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獨居生活 。
晚婚、不婚,離婚或喪偶后不再考慮婚姻……
好基友和好基友成天在一起,好姐妹和好姐妹成天在一起。大家談?wù)摦愋裕坪踔辉谡務(wù)撘环N床上用品,不再滿懷憧憬約會,懶得戀愛,不想結(jié)婚。
好可怕。
1950年,僅有22%的美國成年人是單身,而今天,獨居人口占到美國戶籍總數(shù)的28%,占成年人口的50%以上。
中國單身人數(shù)是不是已經(jīng)名列全球之最了呀,今年3月份,有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單身人口近2億。造成單身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有5個,包括中國人口性別比失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擇偶經(jīng)濟要求也越來越高等。
當然,還有一個挺重要的原因,據(jù)說,中國男生普遍懶得追女生了。有那時間還不如用來健身、用來看書、用來工作……小鎮(zhèn)青年用來打游戲也挺好啊。
雄性基因突變后,兩性生殖繁衍堪憂。
或者,由基因演進更充分(這點我也是書上看來的)的女性,以先進帶動落后,主動牽起亞當?shù)男∈謹y手朝前走。
我們并不反對單身(如果尚未找到琴瑟和鳴的伴侶),但我們更鼓勵愛情(寧可信其有心誠則靈)。
來這世間走一遭,只要不遁空門,總是要喜怒哀樂都嘗遍,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