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視野格局決定了你的未來

曾經,我和許多學生黨一樣傻傻地以為只要認認真真地讀書,畢業后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將來定能在諾大的城市里闖出一點名堂。

但最近接觸了一些人后,我越來越發現自己特么就像一只井底之蛙一樣被固步自封的視野認知欺騙了20幾年。

在努力耕耘100分都未必能養活自己的城市里,傳統教育喂養了十幾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現在看來簡直就是個笑話。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不是你無能而是無知,比起努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視野格局。

01.

年初,知識付費領域發生了一件黑天鵝事件,坐擁60萬粉絲的香港第一自媒體人spenser3天賣出了200多萬元的寫作內容產品。

到今年五月底,他又在第二期寫作課售出4000多份的付費內容產品,收了近300萬元。

端午節期間,很榮幸能到spenser老師的團隊參觀協作,讓我第一次見識到了一個互聯網創業團隊的強大,可謂眼界大開。

特別是和他在面對面交流時,我才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絕對不僅僅是能力和金錢,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視野格局。

短短幾年時間里,S叔從中國內陸一個小小的中學教師闖到香港讀研,再殺到金融行業,最后成為知識付費領域里的佼佼者。每一個步可謂走的步步驚心,但每一步都是視野格局的360度轉換。

吃飯的時候,S叔說:“以前吃一頓200塊的牛扒嫌貴,現在我一心想把蛋糕做大,恨不得花最多的錢請最有能力的人和我一起做事。”

第二天,他真的就請來一位很厲害的設計師,而且還專門為設計師配備了1萬多塊的Mac電腦。

買電腦前,S叔的助理說,托熟人拿貨可以省一千多塊錢,但是要多等一兩天。

結果,站在一旁的S叔卻說:“不省了,咱們的時間比1000多塊值錢多了,好么?”

同樣是買電腦,我最近卻在糾結到底該不該花更多的錢買臺更好用的?

在馬太效應越來越顯著的今天,富人注定會變得越富,窮人將越來越窮。因為窮人不僅輸了資本,還輸了投資未來的格局和勇氣。

2.

最近幾個月,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得以接觸到一些優秀的職場人。比如在上周日線下活動中認識的定位公關界大咖何文峰老師、一年收入400萬咨詢費的郭鴻翔老師、把行車記錄儀賣到泰國政府的車聯網美女、還有周游十幾個國家的90后杭杰……

在過去的認知里,我以為成功人士的生活千篇一律,除了驕奢淫逸再無他。而在線下聽分享時,我卻被這些職場精英的表現狠狠地打臉了。

越是牛逼的人,往往姿態放的越低。

他們不僅謙虛低調,而且還特別崇尚學習,愿意像一個孩子全盤傾聽他人的分享,同時也非常樂意向陌生人分享他們的經驗與見解。

創業者Frank Liu 老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現場不但踴躍地參與了嘉賓的互動提問,回去后還不忘整理學習筆記分享給大家。

兩個小時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獲不是在現場學到的定位公關知識,而是站在一個高質量的學習圈子上看到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03.

S叔經常說,圈子決定一個人的視野格局。而我想說:“視野格局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老同學畢業典禮,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擼串,看似聊得很開心,但實際上大家是在借酒消愁。

總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卻各奔東西。即將步入社會大學,大家愁的大概是前路迷茫。關于就業,師范院校出身的我們眼里貌似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考公務員,要么當老師。

當大家都在鉆破腦袋想要擠進體制內時,殊不知很多體制內的從業者已經紛紛做好跳出的準備。對外界的變化夠敏感的體制人深深地明白手里的鐵飯碗隨時會在互聯網沖擊下被打翻。

最近,我在分析用戶數據也發現一個大的趨勢:體制內的人們已經開始變得焦慮與后怕,他們知道自己更需要學習,而身邊的同學朋友眼里所看到的穩定工作大多數是父輩們所灌輸的。

正如S叔說的,在未來的職場中,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絕對的能力。但悲催的是,在象牙塔里呆久了的人們看不到這點,將來注定還要攤上很多很多無謂的坑。

在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時代里,站得不夠高,又看得不夠遠的情況下,憑什么跑贏別人呢?

04.

我經常跟我的好朋友說,我很感謝現在的老板,因為他我才有機會來到深圳這座大城市,才有機會去見到各路牛人,有機會去挑戰自己,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和發展的可能性。

記得去年7月份在家鄉旅行社做微信運營的時候,我常常會因為一點小小困惑而導致工作無法如期完成,而如今卻可以從刷朋友圈的過程中解決了以往的困惑。

朋友圈里累積了越來越多崇尚學習的人,他們紛紛開始嘗試寫作輸出,搶占互聯網風口,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而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唏噓歲月無情,哀嘆前路迷茫,而是想辦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值錢。我想這大概是不同圈子所帶給一個人的視野格局變化。

昨天,我媽打電話過來問我,到底是要鄉下建房子還是在鎮上買房子?說著說著,她又開始抱怨起我爸當年傻傻地把鎮上的土地給賣了,導致現在白白虧了幾十萬。

其實,如果時間能重來,我想他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只不過是換另一種場景再唏噓一次罷了。

因為消息閉塞,老一輩人眼界一直局限在“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年代里,他們不可能為了虛無縹緲的增值空間而忍受一片土地荒蕪幾十年。

在他們的眼里,與其等待,不如靠自己的雙手多做一點是一點。

因為窮,所以一輩子都走不出打工者的思維和陷阱。

05.

作為一個從農村爬出來的年輕人,我害怕大城市里的勾心斗角與競爭角逐,但我更怕自己輸給閉塞的視野格局。

所以,我還是選擇勇敢地來到大城市,拿著餓不死的薪水,忍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都市叢林里打拼。

窮一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極一生的視野和格局。在沒錢、沒資源、沒人幫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靠自己。

第一,如果你還年輕,一定要嘗試走出去,爭取到一線城市去看看。那里處于訊息接收的源頭,你的視野會得到史無前例的沖擊。

第二,給自己定一個止損期,專注做好一件事情。比如:堅持寫作100天,堅持運動1000天,讓人知道你是一個值得敬重的人。

網紅剽悍一只貓曾經靠采訪100個牛人起家,現在把自媒體做到100萬。朋友輝哥堅持早起2年,現在搞了一個早起打卡群,做得非常紅火。

第三,嘗試加入高質量學習圈子,廣解善緣。比如:加入城市創投圈,比如去創業咖啡屋聽大咖分享。在那樣的環境里,你會認識到越來越多愛學習、愛成長的人,同時你也發現更多的發展機會。

上個周末,弗蘭克老師在線上分享說:“2年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情,投入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廣結善緣,不成功天理難容。”

千萬不要因為窮而放棄打開自己的視野格局。沒錢,沒資源,但我們可以拿行動力和時間去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