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漢室諸侯沒有的,劉備都有。
東漢末年,以為刺史威輕(六百石),置州牧(中央派駐地方最高長官)。宗室劉虞領幽州牧;劉表領荊州牧;劉焉領益州牧。置州牧本意為鞏固朝廷權威,所選之人也皆為重臣、“忠”臣。
但天下大亂,世事如棋,各路諸侯身陷棋局,從《后漢書》記載來看,漢室如果還有微末的希望,似乎也只有靠草根出身的劉備了。
且不論實力,只看志向,除劉虞外,劉表坐觀成敗,劉焉居心不良。漢室諸侯,秉持忠心者,三得其一。而這難得的“漢室之光”,卻有著難以彌補的短板。
劉虞:“威信素著。恩積北方”;“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這是一個寬仁的長者,他的恩信是普遍的,包括朝廷征討的烏桓。他的部將公孫瓚立志掃滅,而他主張招降,文武不和。致命的是,他不善帶兵打仗,卻忍不住要拔除公孫瓚這個眼中釘。結果,被公孫瓚以弱勝強,誣以謀逆,傳首京師。軍事,是他無法彌補的短板,他的實力,在于“恩信”。他的兒子劉和出現在史書里,是和烏桓峭王及袁紹合擊公孫瓚,不克。之后不知所蹤。公孫瓚之后為袁紹所滅,幽州為袁紹占據。
評曰:劉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漢之名宗子也!若虞、瓚無間,同情共力,糾人完聚,稸保燕、薊之饒,繕兵昭武,以臨群雄之隙,舍諸天運,征乎人文,則古之休烈,何遠之有!
劉表:單騎入荊州,不數年,“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余萬;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愛民養士,從容自?!薄娜荼M顯氣度,自保難掩格局。曹操,袁紹決戰于官渡。袁紹知會劉表這個盟友,“表許之,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觀天下之變”。謀士規勸,不以為意;劉備來降,“表厚相待結而不能用也”。這也許就是三國版的“綏靖”政策?結果正如謀士預料,曹操挾大勝之勢來攻,劉表病死,長子劉琦奔夏口,不幾年病死,繼位的劉琮投降。赤壁之戰后,荊州為劉備占據。
評曰: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于人也
劉焉:置州牧的建議就是這位大宗正提出來的。他的本意是想避禍交趾。后來聽董扶講:“益州有天子氣”,于是去了益州。初入益州,從事賈龍剛剛平滅“黃巾”作亂,迎進門來,為立威信,找借口誅殺當地豪強,逼反賈龍后又殺之,“意氣漸盛”。因為張魯的母親,派張魯攻取了漢中,上報朝廷“米賊斷道,不得復通”,從此割據。兩個兒子參與馬騰謀反,被殺,天火燒了宮室財物,發病而亡。
劉璋本來是朝廷派遣來勸導劉焉的,結果被父親留下,兩個哥哥被殺后,“不得不”繼承了家業。一味“溫仁”,看不慣張魯,但又打不過;不忍百姓受刀兵之苦,一路拒絕各種諍諫,終于把益州交給劉備?!皞溥w璋于公安,歸其財寶,后以病卒”。
論曰:劉焉睹時方艱,先求后亡之所,庶乎見幾而作。夫地廣則驕尊之心生,財衍則僭奢之情用,固亦恒人必至之期也。璋能閉隘養力,守案先圖,尚可與歲時推移,而遽輸利器,靜受流斥,所謂羊質虎皮,見豺則恐,吁哉!
劉先主與曹操一生之敵,英雄相惜?!肮胖⒋笫抡撸晃┯谐乐?,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身在亂世,雖滄海橫流而不忘初心。“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以髀肉復生,功業未建而坐立難安。漢室諸侯,坐擁大州,又于漢室何益?!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
當時,劉虞已故去多年。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