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是許多年輕人的向往,尤其是大學生。
無論是好幾年前高校畢業生大量涌向一線城市的高潮迭起,還是最近這兩年逃離北上廣深的呼聲此起彼伏令人踟躕,卻依然止不住年輕人灼灼的追夢之心。北上廣深—是我們一個時代的輝煌,充分的機會,一如年輕人朝氣蓬勃,互相吸引。
大學同學王章,畢業前那會兒就嚷嚷著要去北上廣深,當時對班上那些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在內地找工作的同學表示沒有夢想,校招一輪輪過去,王章如愿拿了一家深圳上市公司的offer,在15年畢業后就去了深圳,之后一年少有聯系。
最近在一次咖啡廳的同學小聚會上,竟然碰到了王章!
他說他已經從深圳那家公司辭職回來南昌工作了,現在一家創業公司做電商,我充滿好奇的問他,為什么離開深圳?當年要去一線城市可是呼聲最響亮的啊。
在深圳,王章說他收獲得了許多,遠大于他當初所想。
從進入職場時懵懂助理做起,半年后成為了專員,逐步完成了職業化,從最初就跟著老大兩三人硬是建立起來了一個新的部門,文職工作、運營數據、PPT方案制作和項目運作設計這些工作都過了個遍,并且參與培養下屆大學生引導新人,馬上將會是主管了,如果順著走下去,專員-主管-經理-總監的這樣一條職業發展路徑清晰明了,這是許多優秀大學生職場的向往,升職加薪前途一片光明。
在工作一整年后的8月,他向部門提了辭職申請,整個部門及周邊同事都很詫異,好端端的工作做著怎么就突然要走呢。離職前夕,老大們晚上和他一起吃飯喝酒,算作道別,他說出了心里話。
在深圳工作的這一年中,他利用周末和晚上完整的上完了一個商學院課程(1年畢業),結識了許多各行各業的精英才俊,同時自己也廣泛閱讀涉獵書籍一百多本,工作與學習結合,涉獵廣度與專研深度融合,各行朋友之間的交流碰撞再次激發了他大學時代的創業夢。
大學那時候,王章一直經營著一個工作室,在校除了學習就是工作室,搞著一些雜七雜八的業務賺錢,畢業季校招時果斷的關了那間工作室。
從此他心里就一直有個念頭,想著再次有機會去拼搏一番實現自己的創業夢,現在的公司里面,部門墻和傳統的管理方式都阻礙著自己想法的實現,希望趁著年輕,徒手四壁,還在風華正茂的23歲,重新出發,放手搏個3到5年,一洗心中的不甘。
職業經理人出生的老大們表示理解和羨慕,
誰的青春不迷茫?
找到自己想要的,想清楚,豁出去!
說到這,突然讓我對王章有點欣賞了,欣賞那種決斷,成熟的決斷。要知道,大學時候的王章,除了滿腔的激情與沖動,簡直就是無知的蠻撞,拼的完全是大力出奇跡。前兩年開始的“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熱潮中,誰只要說起自己在創業,就覺得很拽,夠酷!細細想來,有多少都是蠻撞的炮灰,甚至有的大學生還因此陷入歧途,直銷傳銷傻傻分不清。
我一直相信,現在的創業是那些勇于追求夢想、充滿智慧創新并且能堅持不斷學習的人所屬,早就不再是單一勇者的時代了。
他說離開深圳是因為碰到現在的團隊,在深圳經同學推薦見到了現在這家公司的老板,當時聊了整整有五六個小時,老板希望他可以加入,迎接消費升級,做跨境電商。充分考慮現狀和行業后當天他就做出決定一起干。
從去年9月到現在半年多了,我問他,從一線城市的深圳再回到內地二三線城市工作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嗎
說到這,他就開了話嘮般吐槽對比感慨的一股勁聊起來了,看來這個差異給他的感受很深
生活中,他在深圳搬家過4次,室友工作城市調動和離職,住的充分的不安定。周末業余時間確是豐富多彩!每周的雙休除了上課就是各種講座會展(深圳大學城/科技園/會展中心)或者讀書會(咖啡館),在周末晚上會去看話劇(羅湖)或者電影,偶爾也組團爬爬山(蓮花山塘朗山梧桐山),踢足球打羽毛球乒乓球其中成了每周必運動項目。平時有事沒事聚個餐發發牢騷吐個槽。
大家本來就是為追尋夢想背井離鄉到這座城市,聚在一起是種緣分,格外親切、友好。
回到南昌的生活呢,安定的住宿環境加上創業公司的單休,90%以上精力都在工作上,除了偶爾去學校打個球釣釣魚,幾個月一小小聚,基本沒有業余生活,用王章自己的話說,回到南昌,工作之外就再沒認識新的女生了!
工作中,在深圳上市公司里面,專業牛人前輩一大把,每樣問題都能找到指導,身處小部們,工作只用把注意力放在崗位上,專注執行即可,沒有其他所需要慮及的,同事之間多數是名校進來的,工作協調時候大家溝通起來比較順暢。
在這個創業公司,注意力極大分散,電商銷售-產品運營-管理團隊-人事-培訓-供應鏈等多個事情都需要思考需要參與,在這里即要你是多面手,又得能夠獨擋一面,平時只能自律自學,沒有指導只有摸索,在人事這方面,有時難以找到合適的人,許多事情需要經重復溝通才能做好,親力親為時候居多。
學習方面,在深圳經常能夠參加前沿講座,每周參加書友會交流,咖啡館等多種場合都有類似學習的小伙伴,基本1周可以讀1-2本書,進行主題式學習居多。而在南昌就晚上偶爾看會書(經常晚上也工作),周末去的最多是星巴克看書,一個人去,除了星巴克,也比較難找到共同有學習氛圍的地方,感覺缺少一起的小伙伴交流進步。
種種諸多的不同,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內陸城市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換做是我,要工作的話一定選擇到一線城市去!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王章他笑了笑,他覺得真要對比至少需要從環境觀與現實觀兩個方面仔細考慮。
環境觀,相比南昌這個二三線城市,在一線城市,物理自然環境方面,深圳人口密度大,居住有擁簇感,不夠開闊,交通擁擠,上下班要倒騰很多,費時間又費精力。社會人文環境方面,擁有極其豐富的基礎設施,海灘廣場公園、游樂場和shopping?malld,24小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中西餐廳各類特色、咖啡館、圖書館、話劇、音樂、演唱會、電影院等比比皆是,公交地鐵路線便利還有毗鄰香港國際窗口優勢。。。深圳圖書館/大學城開放式學習資源很多,在這里,可以很快的找到優秀的同行交流,精英分布,自由競爭,不靠關系(銀行是典型例子)憑實力。
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對于個人格局視野或者專業縱深都會是一個絕佳的成長潤土,提高生活品味和追求幸福更加是觸摸可及。
現實觀,房價首當其沖,深圳均價5W甚至更高,南昌均價1W,以職場工作的收入發展水平看,要在深圳買房定居,除少數職業外,都需要花費多年時間努力工作或者創業股權變現才可能完全憑自身實力定居這里,壓力著實不小。生活成本,即便是租房,月均也在2k,發現許多年輕人發展個幾年就回到老家的內陸定居去了,既然遲早要回,有些年輕人就會考慮直接在內陸離家近的工作。
其實也未嘗不可,只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這樣親身體會得來的感觸,正好當做許多人擇業城市的一種參考。聊到這些,有點小佩服我這個同學了,聽著他娓娓道來的語氣,似乎工作其實更加傾向于深圳這樣的城市,對南昌的一些不足說出來的話帶有苦澀的味道。
倘若不是決心堅定,恐怕真說不準猴年馬月才有可能坐著在南昌這樣的一個咖啡廳聚會嘮叨,絮絮叨叨,感慨千言萬語都付一眾笑談中。
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區別呢?選擇自己想要的,那管得了什么一線二線三線城市,追逐自己最真實的夢,不后悔!
最多不過,生活方式不一樣,每個人的路本來就不一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