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一個作家寫的所有東西都是在表達自己對同一個主題的看法,作家一直在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接近那個主題。盡管有些看法在不同的書里會有些差異甚至沖突,這表明作者正在進行一種探尋,作者心里并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有標準答案,那就直接用哲學表達就好了,文學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我看到莫迪亞諾在獲獎后接受采訪:
問:你寫過二三十本書了,哪本書讓你最為欣慰?這本書和其他書相比為何對你意味更多?
答:呃,這很難講。我總有這樣一種印象:一直以來,我都在寫著同一本書。45年了,似乎我以一種斷斷續續的方式,一直在寫著同一本書。
我就迫不急待了。
可惜只找到他三本薄薄的書《青春咖啡館》、《地平線》、《暗鋪街》。不過,對了解莫迪亞諾的那一整書來說,這些應該夠了,其他的書只是提供了新的切入點走進他想表達的那個東西。但這并不是說莫迪亞諾一直在重復自己,他有的書是穿過森林,有的書是穿過沙漠,有的書是穿過草原,目的地一直沒有變,但經歷的風景卻各有不同。
那天,去幼兒園開家長會,園長介紹學校的活動,有一項就是讓孩子們在地上用粉筆描出東西的影子,可以是一棵樹,一個人或者一塊石頭。哦,那一瞬間,我就想到了莫迪亞諾。一個老頭兒,坐在他的書桌前,用筆一點點描繪著過往的那些轉瞬即逝的影子。他試圖把那些充滿偶爾性的光與影之間的瞬間固定下來,然后從中求得某種必然。
《暗鋪街》中的“我”,《青春咖啡館》中露姬,還有《地平線》里的男女主角都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往,無論是本人或者他人都在努力地在過去中尋找一個人的軌跡,自己因為過去而存在,還是過去因為自己而存在。這種對過去偶然性的追問,就是莫迪亞諾這本大書的主題。
人生充滿著偶然性,每一個偶然都是主體的個人與客體的環境作用的結果,一個偶然推動著另一個偶然,慢慢地形成了一個人生的必然,當我們在追問過往的時候,過往是一條長長的鏈子,只選取中間的一個片段,它看似是荒唐無法理解的,但它真的就在那里,嵌在你的過往里,嵌在某一個瞬間里。
很多人會覺得莫迪亞諾只關注過去與回憶,但《青春咖啡館》里的露姬還是跳樓了,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他對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思考。莫迪亞諾筆下的人物大都萍水相逢,對方的過去都是一片空白,他們偶然相識,談一本書,喝一杯咖啡,他們偶然相守,一起乘坐地鐵,一起守侯幾個良宵,但這一切都是如此的脆弱,似乎一口氣都可以把它們吹散。過去的空白,讓這一切顯得突兀不可控,亦沒有蹤跡可以尋找,未來仍舊飄忽,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說明的過去與未來的關系吧。
好的讀者是能夠接過作者拋出來的問題繼續思考,如果你對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系有過很多的思考,可以看看莫迪亞諾的書。他筆下的人物像布朗運動中的一個個粒子,隨機無序,卻存在著必然。我們無法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所以,我們解不開這個問題,莫迪亞諾也同樣解不開。但他甘愿做一個記錄者,像《青春咖啡館》的那個人,用自己的筆記錄下過去的發生的一個個瞬間,然后將所有的定格裝訂成冊,像研究一本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