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好動的人,注意力也集中不了,后來為了保證自己的學習質量自己也嘗試做了努力做了一些練習,最后也沒能如愿改變。現在我知道了,沒必要改變,因為這恰恰是我的優勢。因為現在的我,即使以前學習怎么地不好,也能寫文章,也能工作,還能獨立生活。有些方面比常人開竅得快,比如做菜,我敢說,只要湊齊工具,材料,菜譜,這三樣能做的菜我一遍就能做出來。我空間說說發的菜,沒有經過練習,別人指導,很多甚至我只做過一遍就發出來。菜澤你們可以看到,但是味道實話說不難吃。很多時候我媽媽,或者很多人,想用條條框框束縛我,什么比如必須努力了才有收獲,天下不會掉餡餅之類的話。這話的意思是這樣想要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經歷痛苦,但是經過我的思考完全是先快樂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到來。為啥?因為內心快不快樂是你判定是否在追求想要的東西的標準,你痛苦得過著只會離你想要的東西越來越遠。當你在追逐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內心是快樂,即使很辛苦。我在此說明一下辛苦≠痛苦。正確的公式應該是先快樂然后再由內心對想要的東西渴望推動付出行動最后獲得想要的東西。但是很多人就是明明喜歡蘋果,往往會去追求梨。你不覺得這是在浪費精力嗎?
世間萬物本來沒有好壞之分,每個人的心不一樣。你眼里好的,在別人眼里未必好。你眼里壞的,在別人眼里未必壞。所有人不會同時喜歡一個人,同時喜歡做一件事。所以每個人眼中產生的好壞只能歸納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想要的事物,另一個是不想要的事物。但是外界對好壞又有了一套標準。如果外界的好壞標準和你內心的想要的事物和不想要的事物標準(好壞標準)產生了矛盾。你就會活得很痛苦。比如你覺得看書是好想要看書,外界的有標準是看書無用,會成書呆子;如果接受外界的標準你就會思考到底該不該看書。如果你覺得看書是不好會成書呆子不想要看書。外界又有了一套標準是看書有助于增長知識,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如果接受了這一套標準。你就會不僅會思考看不看書還會產生煩惱進而活得痛苦。不如換個方式因為萬物有利有弊,不接受外界的標準完全無視。尋找自己內心想要和不想要的事物。想要的事物進而去爭取,不想要的事物進而遠離。你想要看書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你愛干嘛就干嘛,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活得很輕松。神奇的是當我自己這樣做的時候,剛開始很多人討厭我,但是后來自己一步一步去堅持做到,獲得的結果會寫文章,會生活,也會社交了。還有好多想不到的意外收獲。
這是我對吸引力法則的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