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為你好。
對相當多的人來說,這句話想必不陌生吧。從小到大,在你面臨一個個人生抉擇的時候它就會在耳邊悄然響起。
幼兒時,你只喜歡聽聽故事和兒歌,他們非要你背論語聽交響樂,美其名曰從小提高修養。你只喜歡涂涂畫畫,他們卻讓你學跳舞和鋼琴,說女孩子家學這兩樣將來才好考級升學。
小學時,你喜歡上了踢足球,他們卻給你報了跆拳道,說踢個球算什么,中國隊連個世界杯都難進,跆拳道還可以防身,對拳打腳踢壓根提不起勁的你終究沒能堅持到兩年。
中學時,周末你真想看看自己喜歡的小說或電影,可是他們跟你報了幾個補習班,說你看周圍人都在補,你不補就會落后的,現在辛苦點也是為了將來考個好高中好大學。可是怎知你身在曹營心在漢,根本沒學進去。
高考時,報讀植物專業,成為植物學家,探尋植物成長的奧秘,是你的夢想,可是他們卻要求你報了計算機,說這是個好專業,你現在還小不明白將來找工之難。也許,中國少了個植物學家,卻多了個庸庸碌碌的程序員。
大學畢業時,你想去南方一家企業跑業務,想將來有機會再創業,可是他們卻安排你進了家鄉的事業單位,說這是好單位,別人擠破頭想進還未必能進,先熬幾年再弄個一官半職。在喝茶看報、上班等下班的日子,你曾經的激情一天天消失殆盡。
工作后,你想和初戀的她修成正果,他們堅決不同意,說她家里那么窮,兄妹也多,工作沒你好,應找個門當戶對的,將來對你事業發展才有幫助。還說我們都是過來人,婚姻的事決不能草率。最終,你和她終究沒能走到一起。
一晃三十上下了,你還沒結婚,他們著急了,不斷地催,說你的同學孩子都會打醬油了,還不趕緊找一個,早找早成家,當然更多是自己想抱孫子吧。經不住催促,他們就幫你張羅了一個。可強扭的瓜不甜,對新娶的人你始終找不到曾經的心動,兩顆心也只能漸行漸遠。
這一切的注腳,都是那句我是為你好,那個他們就是部分家長。
我是為你好,說得多好啊!言下之意,我苦口婆心,良苦用心,都是為了你的將來打算,圖你過得好,怕你走彎路而已。
可說是為你好,就真的對他好了嗎?我看未必,這只是家長們的一廂情愿罷了。他們總想著我年紀比你大,經驗比你足,而且也是為你好的,干嘛不聽我的?可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家長設計的軌跡前行,而不考慮孩子的天性稟賦適合與否。長此以往,要不孩子精神壓力過大,要不就是喪失個性,為你而活著,或者說活成你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這是十分可悲的。
對于這些,說的人又何嘗去真正考慮聽的人的感受?他真的過得如你想象中那樣好嗎?或許你要求的只是你自己想過的生活,或者彌補你曾經的缺失罷了。也正是這個我是為你好,不知耽誤了多少人的一生,拆散了多少美好的姻緣,斷送了多少錦繡的前程,扼殺了多少遠大的夢想。
記得幾年前一起引起轟動的新聞,曾經身為理科高考前5名的周浩從北大生命科學專業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學數控技術。就是因為高考時,愛動手的他原本想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卻在父母老師的強烈要求下考入生命科學專業,入學后才發現自己根本提不起興趣,在嘗試休學和轉專業無果后,無奈選擇了轉校,白白耽誤了幾年。所幸的是,在技校他如魚得水,已成為優秀學生之一。
相比而言,周浩是幸運的,他最終能擺脫家人的羈絆,自主決定了自己的命運,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但還有更多人選擇了妥協,沉淪,甚至痛苦終生或輕生了事,釀成悲劇。
曾火爆的電視劇《美人心計》中漢惠帝劉盈放棄帝位時,面對呂后的質疑,說過這么一句“一個人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替代不了。”因此,呼吁家長們在說“我是為你好”之前,多俯下身子去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輕易地就替他規劃好一生,然后居高臨下地審視之,讓孩子傀儡般地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之下。
你的放手,才是真正的為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