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

1.在從南京回家的動車上,后排坐著一對年輕夫婦,帶著約摸三歲左右的寶寶。一路上,爸爸媽媽輪流著陪寶寶說話,玩耍。其樂融融。爸爸會和寶寶說“咱們讓媽媽看一下”,媽媽會說“咱們問問爸爸”。突然心里好暖好感動。“爸爸”和“媽媽”,這是多么神奇的稱呼呀。當成為了爸爸媽媽,不僅代表著自己已為人父母,更代表著有種看不見的東西牽引著彼此,讓彼此聯結,融入對方,從此以后成為彼此最甜蜜的羈絆。我似乎從這一刻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為什么說孩子是并且只能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只有基于愛的交融,基于愛的孕育,才能是一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的理由。

2.一日,兩個可愛的小朋友來到家里做客,特別喜歡我這個愿意陪他們玩耍的大姐姐。為了表達對我的喜愛,較小的妹妹提議:“我們讓姐姐當主人吧!我要當她的小貓!”另一妹妹問聲而起:“那我要當姐姐的小狗!”我開玩笑:“哈哈,你們這是要當我的寵物嗎?”在我們看來,誰會愿意給人當貓當狗當寵物呢。不料,妹妹們雀躍了起來:“是呀是呀!喵~汪~”說著遍爬著湊到我的身邊,忽閃著水汪汪的大眼睛,滿眼的真誠。真的像只小貓小狗一樣快樂地蹭著我。那一瞬間我的心突然很溫柔,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她們的頭發,說:“真可愛。”是啊,真可愛。在孩子們純真的心里,“小貓”“小狗”并不帶有任何的惡意和嘲諷,而且真的如小貓小狗一般可愛友善的象征。曾幾何時,我們也如此樂于扮演一只可愛的小狗、小豬,但又是從何時起,“貓”“狗”“豬”這些字眼被附加上了另一番意味,有了不單純的含義,并被我們接受。而我今天卻因為自己掌握了大人世界的不單純而差點嘲笑了兩顆純潔無暇,還未被社會染缸浸染的心靈。真是可笑呀。

3.在縣城逛書店時發現越來越多的書店中,中小學教輔資料占了書店大半壁江山,甚至幾乎全部的江山。而越小的書店,越是只有教輔資料。想來以前自己讀書的時候就是如此,只不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看來,心里總覺得有種怪異感。書店的意義就是這樣的嗎?就是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必備的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教輔資料和必讀名著嗎?真正的書店難道不應該是像先鋒書店那樣,有著各個領域的各種書籍,不管走到哪兒都有自己聞所未聞的書籍。走入書店,不應該讓人產生一種世界之大我多無知的感覺嗎?而不是一種世界都存在于習題之中的感覺。然而,若是不適應市場需求多賣輔導資料,想必實體書店也難以生存,特別是在小城鎮中。但是,這種運行模式難道不也在助長著學校教育越來越局限于書本習題之中的這種現象嗎?哎,真是矛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