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帶著兒子去看高交會了。
前幾天老同事帶著孩子去高交會的朋友圈,讓我突然也想帶孩子去感受和見識一下高科技,從小熏陶一下科技創新。于是在前公司的群里問了一下怎么可以弄到票。一位同事私聊告訴我掃碼領票。一位同事直接幫我找到票,我自己去他公司拿。
老實說,這兩位同事的幫助讓我感受良好且感動。今天和孩子分享了幾點:
1、告訴他找票的過程,并告訴他請記住要多交朋友,因為朋友多了,路就寬了。幫助朋友,并且感謝幫助過我們的朋友。
2、向孩子分享今天帶他出來,事前做了那些準備,讓孩子明白,精彩是準備出來的;
3、他看了機器人想買,我說,你覺得很厲害,也想要對嗎?這里的今天是展出的,不賣的,如果你覺得厲害,以后長大了,你設計一個更厲害的,好嗎?
男孩子對于機械類的東西確實特別感興趣。另外一個深深的感受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以及孩子的謀生手段將會發生巨大改變:未來注定是人人人的時代,也就是說不可取代的人的本質的東西。所以,未來如何為人,做好人,才能不被人工智能取代。
現在,看電影已經開發出陪看電影的虛擬機器人,未來仿真機器人必然出現。也許有些人直接會和機器人建立親密關系,內心情感需要也有可能得到滿足的。因為大數據環境下,設計初出應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應對策略,其實不難,對于渴望享受的人性來講,這是有可能出現,也有一定市場的。
那未來,人的生存技能會是什么呢?高精尖的技術人才畢竟小數。那其他的普羅大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