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會上的新變化

image

每年的高交會我都會去看一看。

今年去之前,朋友圈有人說,這屆高交會沒看到什么新東西。我也就沒抱太太期望,去了后卻有些意外的發現。與去年相比,有很多的變化值得細細回味。從變化之中,可以看到科技的發展,以及消費者的偏好衍變。

展會上的變化

人多了。最大的感受是,來看高交會的人變多了。我是下午 2 點去的,會展中心門前等紅綠燈的人仍然很多,1號館驗票口人排了很長的隊。

進館以后,人流量明顯比去年多。去年,大部分人來看高交會的都還是行業的人,背著工作包或是拉著一個小箱子。今年,明顯有很多人只是來看一看,其中有不少還是學生。以前那些與高科技不相關的展位,都沒什么人。今年,也有很多人去看一看。比如,嘗一嘗養生茶或是買一條毛巾。

3D 打印。3D 打印展位少了。最早在 2013 年,留意到 3D 打印。到 2015 年的時候,3D 打印的展位應該是最多的時候,每個展位上都擺滿了各種打好的飾品。而今年,卻留意到一家搞 3D 打印,還是做生物科技的。他們用 3D 技術來打印子宮,解決生育上的問題。

3D 像是一陣風,火熱了兩年。在直接面向消費者層面,除了打印各種有趣的小玩具,并沒有找到商業化的應用場景。這塊的聲音,慢慢地也就越來小了。

養生保健。跟健康主題相關的展位變得熱鬧了,人很多。產品的形式各式各樣,有保健椅,養生茶,空氣凈化器,綠色食品等等。來看的人大部分也都是中年人,有小孩子的。

中間,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個賣空氣凈化器的公司,展位上搞了個大屏幕播放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好多人經過時都會停下來看一看,有的甚至拿出手機來拍照。就一個視頻,就吸引了 10 多人在那里看著。

猜測:收入上去了,工作壓力也大了。大家不再一味地想著賺錢,還會去注意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愿意為此消費和買單。這一塊兒,將來會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持續地增長。

平衡車。平衡車不見了。以前,搞平衡車的展位很多,展位前聚集的人也多。很多人都會表現出興趣,去試一試。今年卻沒有見到一個平衡車展位。

VR產品。VR 產品展位真的很多了。去看,能夠體驗 VR 產品的展位就那么幾個,好多人為了體驗都得排很長的隊。當然,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今年,供體驗 VR 產品的展位多了很多,不用再很長的隊。有一個很大的展位,直接做成了一個電玩區,里面提供各種 VR 游戲產品。里面有一個多人游戲,最多支持四個人。同時戴上 VR 眼鏡,站在一起,拿著槍不停地biubiubiu。

電玩區門口,有個小女生發著宣傳單:他們提供完整的電玩解決方案,你可以加盟進來一起做。

猜測:VR 會開啟了游戲模式新篇章。看好 VR 游戲的發展,現實增強的游戲體驗,是傳統游戲無法給予的,讓玩家真正動起來了。

B 端產品。主打移動領域的 B 端軟件少了。去年參展的移動辦公軟件公司,至少都有 10 家。大部分都是創業公司,成立一兩年。而今年,只看到了 Teambition 一家,也只是一塊很小的展位。幾乎沒有人去問。

猜測:過去兩年,B 端 SaaS 產品有了一次爆發,市場涌進了很多的投資和創業公司。有做辦公的釘釘,企業微信。有做 CRM 的 EC,紛享銷客。B 端產品本來就很難一下子爆發,大的公司搞免費策略,小的公司搞價格戰。撐不住的公司就得逐漸退出市場,這塊市場也開始慢慢地變得安靜下來。

人臉識別。這塊技術是越來越成熟的,不同的公司技術差別也是非常大。中科院的人臉識別體驗比較一般,我幾次從攝像頭旁邊走過,都沒能檢測到。如果站到的位置不是側邊,不是正對著那攝像頭,就算你不動,都識別不到。印象比較深刻是商湯科技的產品。你站到攝像頭,很快就能捕捉到臉區。你移動身體,也能做到及時跟隨。

猜測:未來,人臉識別會應用到很多的鑒權場景。與指紋,聲紋等相比,人臉識別的交互主動性高,更方便快捷??赡芤院?,回家一到門口,門就開了。商場買單,提著東西就能直接走人。以后登錄網站不用輸入帳號和密碼,識別下圖像就能登錄了?,F在,支付寶已經支持人臉登錄,招行也支持人臉取錢了。

機器人。展示最多的是服務型機器人,像那種人型的,玩具型的都屬于這一類。有個展位直接拉橫幅打口號:今年是服務型機器人元年。展位直接擺了至少有 10 個機器人。但看的人并不多,遠遠不如往年的人氣,看的人也并沒有表現很大的好奇心。

猜測:所謂的服務型機器人,現在看來還是更像個「智障」。Android平板+外殼,消費者也見多不怪。如果服務機器人完成的事情和平板沒什么區別,無法找到支撐機器人發展的價值。那些依靠玩噱頭發展的公司會開始退出市場,這個行業還需要幾年時間的探索。

國外展商。國外的展商也開始重視這個展會了。之前的大部分展商都是擺個桌子,放上外文宣傳頁,廣告墻全是外文。這次過去,很多的展商都會擺出相應的產品,都會有一個中國人提供翻譯。

猜測:中國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對外來商品和服務需求也越來越高,國外的公司開始重視中國市場。這些公司都有有很明顯的地域特征,歐洲的公司大部分是做旅游和環保行業的,亞洲以韓國為主的公司主要是做美容的。

展會之外的變化:

展會里的自助販賣機多了好幾臺,用的人也很多,都需要排隊。去年的時候,館里還有幾臺自助橙汁機?,F榨果汁,挺新鮮的,15 元一杯,不貴。今年一臺也沒見著,估計喝橙汁的人太少,大部人對其價格又很敏感。每臺機器收入過低,無法覆蓋運營成本。

館內有不少人在人流量大的入口做廣告,舉著廣告牌。有注冊香港公司的,有做小程序的。做小程序的廣告很粗暴,直接說招代理商,年賺上千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