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一天,結束了一個半月的實習,
我一直喜歡文學,雖然是本科會計在讀,也沒減少對從事文字工作的渴望。這個假期也碰巧有機會,就去了政府門戶網站實習編輯。
總得來說此行收獲也不少,與大家分享。
? ? ? ? ? ? ? 走出象牙塔之前
一開始說要去實習,我心里也并不百分百樂意。畢竟這是大學的倒數第二個暑假,學學車陪陪狗也已經很充實了,跟著人流擠早晚高峰簡直是噩夢。但當我想象出畢業后個人簡歷上留白的“工作經歷”欄目,我覺得這遠比早晚高峰可怕得多。
說到底,人要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負責,別總安于現狀。年輕時的一時安逸沒有什么值得暗喜的,它只會讓你變得庸碌無為。你不走出去,機會也絕不會找上門。
而“實習”是從象牙塔到社會的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最好的過渡。走過這一環節,你才不會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手足無措,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瞬間出局,或者說,你不至于總是那個什么都不懂的“傻白甜”。
? ? ? ? ? ? 禮貌是第一要義
別看我整天在公眾號上嘚吧嘚,我其實并不是一個外向的人。剛上小學時,老師總和我媽說我上課從不舉手回答問題。在各種威逼利誘下,我在兩年級下學期一節語文課上,才第一次舉起了手。
而在人際關系中,我更是一個慢熱的人。我不愛主動和人打交道,也熱絡得很慢,沒有迅速和人群打成一片的能力。哪怕是認識了十幾年的老友,走在街上也很少挽著手,顯得生分。
大一的時候在律所實習,同事的年齡都比我大一兩輪,我看到他們只是微笑點點頭,工作之余也沒有任何交流,到我離職的最后一天也沒能熟起來。所以在這一次實習之前,我還挺慌張。不過好在,我的同事們都很好相處,一句“早上好”就能化解尷尬。后來我也能毫不尷尬又百分情愿得同他們說句“早”。
? ? ? 別把你的價值和工資劃等號
我遇到過這樣一位朋友,他去了一家在行業內還算不錯的公司實習,起初一周他只做些小事,打印、復印,以及十幾分鐘就能搞定的文件整理。他有些不服,覺得自己的能力做這些小事簡直是屈才。后來領導讓他跟著策劃小組想方案,他加班加點地努力,但結果不是很理想,也沒能完成組內布置的任務。沒過幾天,他主動結束了這次實習,原因是“我的工資配不上我的努力”。
從前看到過一句話:實習生,要么忙死,要么閑死。通常來說,忙死要比閑死好得多。起碼前者是物超所值了。其實實習生的工資多少不重要,但當你把應該付出的努力和工作價值和工資畫上等號時,你就輸了。因為實習本身就是積累經驗的過程,而實習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不斷地認清自己到底適合什么職業。多次嘗試,才會有多種可能,才不會一走出象牙塔就被淘汰。
以上是我實習期間的感悟,尚不成熟,但希望多少能夠給你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