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寫字的陣地集中搬遷到簡書啦,接下來會貼幾篇舊文。這篇寫于15年5月,然而一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開始了跳槽之路,即將待產待業(為什么我的語氣中散發出一股驕傲的味道= =)...Anyway,還是得向前看?。。?!有人在互聯網行業干得不亦樂乎,也有人在這個行業嗚呼哀哉,做HR的抱怨工作太安逸漲薪慢,高薪程序員則對天長嘆“勞資今天又加班!”,工作和找對象其實一個道理,大家都想找膚白貌美氣質佳胸大腿長又多金的妹子,對應到工作則是錢多事兒少離家近還能給你爆棚成就感。然而,這么好的事兒憑什么輪到我?...我究竟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想做什么,這才是我們應該想清楚的問題,而搞清楚這問題也像處對象一樣,你得不斷思考并且處了才知道~~希望下文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
【正文】:
雖然已經過了金三銀四的跳槽高峰期,但近日來依舊聽到身邊不少朋友聊到有換工作的想法,有些是畢業1-2年的職場小白,有些則是畢業5年以上頗有經驗的人士,所以看來對于工作的迷茫真的并不是某一個年齡段才會遇到的狀況。
一、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為什么我們想跳槽?——Why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見下圖)我想大家之前也都有所了解,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很多人也認為只有當某一低層次的需求滿足了之后,人們才會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求,二者具有不可逆性。
但事實上這些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馬斯洛本人也并非認為只有滿足低級需求,才會前進到高級——但他的理論缺乏對這一認知的足夠表述。左哈在其《精神資本》中稱,天才的馬斯洛在臨死前曾對自己的理論表示遺憾,認為這個金字塔應該顛倒過來才對,把自我實現需求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同時,針對這些缺點,有許多人提出了其他的看法,比如奧爾德夫的ERG理論,奧爾德弗認為,人們共存在3種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相互關系(Relatedness)和成長發展(Growth)。而相反的是,“ERG”理論并不認為各類需要層次是剛性結構,比如說,即使一個人的生存和相互關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滿足,他仍然可以為成長發展的需要工作,而且這3種需要可以同時起作用。
此外,“ERG”理論還提出了一種叫做“受挫——>回歸”的思想。馬斯洛認為當一個人的某一層次需要尚未得到滿足時,他可能會停留在這一需要層次上,直到獲得滿足為止。相反地,“ERG”理論則認為,當一個人在某一更高等級的需要層次受挫時,那么作為替代,他的某一較低層次的需要可能會有所增加。例如,如果一個人社會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可能會增強他對得到更多金錢或更好的工作條件的愿望,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人失戀之后就靠大吃來安慰自己,這就是典型的“相互關系需要”得不到滿足時,靠“食欲”滿足自己。
那么問題來了——what do we work for? 其實也離不開生存、相互關系和成長發展這三點,而如果在一家公司工作這三點需求都無法滿足時,選擇離職,也是早晚的事了。
二、接下來再看看,我們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What
哈佛大學的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教授于1973年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素質冰山模型:
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形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麥克利蘭及其弟子丹尼爾.格爾曼認為人類的動機分為三種:成就動機(Achievement)、親和動機(Affiliation)、影響力動機(power)。在知乎上有同學很形象地拿國粹舉例子:比如說今晚打麻將,一個高成就動機的人,對他而言,贏錢與否最重要,是決定他心情的最大因素;而親和動機強的人呢,對他而言和誰打麻將最重要,過程是否開心最重要;影響力動機強的人呢,如果你今晚打麻將不叫我,那我就不爽透頂了。
而一般來說,職場上典型的模型如下:
第一種,深v模型,這種高成就、高影響、低親和的,一般來說是“帶領企業走出困局的開創者”,比如喬布斯;
第二種,比如說“卓越的合伙創業者”;
第三種,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理應如此。
而有的同學會問,我其實很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我的工作不允許;有的說,我其實特別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但我偏偏是做銷售的。那么就涉及到下一個問題,價值觀。所謂的價值觀,麥克利蘭認為亦是:成就、親和、影響這三部分,只不過是根據所處的社會環境,工作內容作出針對性的調整。以下還是拿如此舉例子,紅色是你工作要求的價值觀,藍色是你的實際動機,灰色的是你真實表現。
下圖,比如說你是某銷售經理,那么銷售這個崗位要求(紅色:崗位要求)你有高親和動機,高成就欲望,低影響力(很多事情客戶說了算嘛)。于是你做出相應的調整(灰色:真實表現,調整后的表現),但是呢,你的親和動機還是不高,所以事實上你就和客戶關系一般。同時,由于你親和動機(藍色:實際動機,內心情況)本來就不高,所以你活得很累。成就動機也是被逼出來的,所以早晚會辭職。
而假設你是個司機,持有以下模型。司機這個崗位對你的要求,紅色部分,不能成就動機太高,否則老想高升,不穩定;不能影響動機太高,否則亂說話。要有足夠的親和動機,才能服務好老板和接待好客人。你實際表現出來也如此(灰色,調整后的價值觀),那么你工作肯定很順利,能得到認可。但是你實際上,藍色,成就動機很高,所以你這份工作讓你覺得很枯燥,無趣,沒發展,沒前途。而你實際親和動機又很低,你把它調整得很高,所以你又很累。這個,早晚辭職。
所以同學們不妨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更傾向于是哪種動機主導呢?把自己感興趣的、能做的統統羅列出來,用排除法看看我的ABCD選項中哪項才是符合我真實動機的。
這時候,我想你可能已經有了自己確定以及肯定要去從事的一份Dream Job,那么我們可以來到下一個環節——寫簡歷。設想一下,如果你是HR,你會如何從一堆簡歷中挑出最匹配的人選邀請其來面試?我想很顯然的,找出與該崗位JD(job description)匹配度最高的。
三、How to find your dream job?
以下給出兩個小tips:
1.制作簡歷匹配度表格(請勿將簡歷內容對號入座,并且無需拘泥于以何種形式呈現)
我們像這樣,把JD需求逐點列出,再對應地,看看自己簡歷中有哪些點是match的,有哪些點是自身所具備但簡歷中并未凸顯的,還有哪些點是自己不具備需要去加強的,這就很一目了然了,當你的YES劃勾的條數遠多于NO,那么面試機會也就離你不遠了。
2.簡歷要點:兩大一小(依舊請勿對號入座,謝謝)
求職目標+資歷概述(個人亮點)乃兩大,工作經驗總結點為一小,把個人看作一個產品的話,這樣我們就等于把這個產品的功能亮點123明晰地羅列出來了,HR一看也會覺得這個妹子邏輯很清晰呀是不是~
當當當,finally,面試環節
個人形象、基本整潔度做到,女生基本的淡妝我也就不多說了(話說Vicky和Dermablend合作推的遮瑕粉底液真的好好用呀呀呀,再掃一層資生堂Revital Granas粉 ,感覺自己裸妝萌萌噠)
好,說正經的,將士不打無準備的仗,面了這么多次,其實問題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少女們,把它們列下來好么,再好好想想怎么回答,以下我列出一些很萬精油的問題,同學們也可以好好思考下自己的回答:
簡要介紹下自己
為什么從上一家公司離職
為什么選擇xxxx這個崗位
對xxxx這個崗位的理解
你覺得自己身上有哪些亮點可以使你勝任這個職位
(換崗的)你覺得你跟應屆生比有哪些優勢
對團隊的期望,對上級的期望
給你自由選擇全國任一家公司的權力,你會選擇進入哪一家公司,為什么
以上...我不能給出各位答案,如果這幾個問題都需要別人來替自己回答的話,我覺得那真的有必要思考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承擔跳槽的風險了。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在面試過程中,如果你是真的很想要這份工作,請不要吝惜地表現出來?。。∈堑?,我很需要這份工作!不然別人覺得你自己都無所謂了,為什么要給你offer?
最后,關于還行轉崗的風險
轉行轉崗這件事確實要謹慎,不能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除了薪資之外,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應該是問問自己為什么,你是因為什么原因要跳槽、要轉行,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關于薪資,“跳槽窮一年,轉行毀半生”這是真的嗎?我只想說事無絕對,之前積累的工作經驗對于我下份工作真的一點幫助也沒有嗎?那也未必。如何把自己之前積累的能力轉移、變現到下一份工作中,這也只能靠同學們自己總結了。
總之,多總結,多思考,多讀書,保持一顆謙卑之心,總沒錯的。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