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CEO傅盛在他關于認知的文章中提出一個核心觀點: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傅盛認為,所謂成長就是認知的升級,并且人的認知境界分為四個等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看到這四個境界的時候,就想起了《三體》里“降維打擊”的概念,后面認知等級對于前面認知等級就相當于“降維打擊”,這樣不同的人才會產生不同的發展,才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包括財富,生活,職場,都是一樣。
回到標題,“一個人要憑什么才能夠身價倍增”,答案也是一樣,通過提高認知,提高心智,正確認識世界的法則,正確認識自己,在此基礎上走出取舍判斷,才能夠讓人生發生改變,那個時候,實現的可不止是身價倍增。
而這就是《進階——身價倍增的時間、知識、情緒自我精進》這本書所要講的,這本書是知名知識管理專家蕭秋水老師所著。蕭秋水老師是知乎,微博上的大神,在知識問答平臺“在行”上更是深受歡迎。
在這本書里,蕭秋水老師從思維方式,知識學習,情緒掌控三個方面,講述一個人如何能夠更理性的認知自己,認知這個世界,通過改變思維,做好時間管理,知識學習,掌握自己的情緒,提高溝通能力,從而做出合理的取舍,一步一步實現人生進階。
思維方式的改變
很多人想成長,想提高知識技能,想提高生活質量,但卻走進了誤區,久久不能出來,就更別什么成長了。比如蕭秋水老師在書中的例子中有這樣兩個問題,很多人就沒有注意到。
一? 結果導向
在學習上,堅持的意義是要有結果,有成長,而不是純粹的堅持,把自己感動的一塌糊涂,成長除了要有強悍的行動力,還要有堅固的思維之墻。沒有看到成長的堅持,即使感天動地,也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如果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純粹的想要干貨,想要速成的人,也是不現實的,這種想讓人什么都做好直接喂到嘴里的想法,更是成長不起來。
二? 溝通的技巧
蕭秋水老師在《進階——身價倍增的時間、知識、情緒自我精進》中提到:溝通,是一生修習的技術。
“溝通,往往是基于需要,往往是在感覺到不滿,憤怒的時候。此時往往會有情緒,所以注意,口吻不要含有挖苦,諷刺,指責,而要采取理性,克制的態度。要冷靜,要清楚和明確的描述自己為什么不開心,然后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看到這些文字,我馬上想起了曾經有段時間比較火的一篇微信文章的主題:為什么你傷害的總是最親近的人。講的是我們總愛對身邊的家人朋友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蕭秋水老師講到的這個溝通的技巧,馬上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對待家人朋友之間,有這樣的溝通思維和方式,肯定不會出現傷害的情況,而且可以推及到職場和其他場合。
學習能力的增長
在這本書講學習的章節中,講了很多學習的干貨,其中有兩篇文章的標題非常吸引人,講的也特別好。分別是:
“為什么你有那么多余時間,卻不能用來換成錢”,
“如何10倍賺回為自己投資的學費”。
關于第一個問題,蕭秋水從先決條件,準備時間,相關能力,平臺四個方面來回答。
你想用時間還錢,你肯定要有一定的技能,而且這個技能要對別人有價值,最好是有獨到的價值,這樣才可能會發生交換。準備時間,其實就是技能成長的時間。相關能力主要指的是推廣能力,現在做各項技能管理的個人品牌那么多,為什么要找你,你怎么讓人知道你呢?最后就是平臺,你的技能想掙錢的話,需要一個載體來發生交換,而各個平臺都聚集著有需求的人,而且提供了各種方便的交易機制,當你一切都準備好了,直接就可以入駐平臺發揮了,比如蕭秋水老師在在行。
關于第二個問題,蕭秋水老師從投入值不值 ,輸入要走心 ,輸出更用心 ,轉化才關鍵四個方面來回答。
學習之間肯定都會去判斷值不值的問題,不然就不如不學,一旦你認為值得,就可以認真學習增加輸入了,輸入是你自己剛開始學習的過程,只有走心的學習才能有成長,有收獲,有成果,才能夠反過來刺激輸出,輸出的時候要求更高,更要高標準要求,不然內容是沒有吸引力的,也就沒有最后所謂的轉化率,這就形成不了購買。
總之,“當你掌握了學習之道,其實往往也就掌握了賺錢之道,畢竟,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
生活要會取舍
除了知識技能的學習,生活中也要很多方面為成長帶來很大的煩惱。其實不妨試試下面的幾個方法:
一? 學會切割。
前面說了溝通的方式和技巧,但是總會有些事情,并不能做到好好溝通,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呢?就需要切割,拉開距離,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比如總有一些朋友,一味的“依賴”你,占用你的時間為他(她)處理各種事情,讓你疲憊不堪,不為你考慮半分,不管你在做什么,都敢去打擾你,都要他(她)排在第一位,對于這種人,如果你還需要有獨立的人生,建議“切割”。
二? 學會說“不”
這個問題尤其表現在“合群”上。如果一個人被周圍的伙伴認為不“合群”,一般這會讓這個人陷入被孤立的狀態。當然這也要看情況,蕭秋水老師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有些情況,也的確不能為了別人而改變。如果彼此不能相容,又妥協不了,那么選擇其他的路途無可厚非。如果一定要為了合群而做出各種扭曲,那才可怕”。
“照顧他們的心理,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雖然換來“合群”,“好人”的美名,但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目標達成。”
那需要怎么辦呢
“不必要惡言相對,只要溫和的回絕,然后專注于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
這是蕭秋水老師給出的答案。畢竟,人脈管理的核心,是自己的能力問題,而不是靠“合群”。
三 不沉溺于過去,做好現在,放眼未來。
人一直沉溺在過去,容易忽略眼前的風景,只有立足當下,才能思考未來,努力奮進,不然一直沉溺在過去的陰影中,是如何也抬不起頭去展望未來的,更不用提什么前進了。人在急速前進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考慮已經那些失敗的過往的,一個人只知道緬懷過去的話,他距離走在快速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遠。
雖然《進階——身價倍增的時間、知識、情緒自我精進》這本書,不像其他一些成長的書籍講的步驟如何詳細,但我個人的感覺,其實就像“道”跟“術”的關系一樣,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那些具體的步驟屬于“術”的方面,提高對于思維,時間,學習,生活方面的認知,屬于“道”的方面,“道”確定后可以有很多“術”,思維方式改變后,認知提高后,各個方面具體的成長步驟自己都會去實施。
提高認知,即使在這本書之外,也是要去做類似的事情,讀書,旅行,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