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xué)習(xí)筆記16梁惠王章句下3》
今天是丙申年乙未月癸丑日,六月廿七,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踐事吳。"】
齊宣王問:"請問與鄰國相交有什么原則和方法嗎?"
孟子答道:"有。一種是仁者之道,一種是智者之道。仁者能以大事小,就是以大國之強(qiáng)卻能放下身段服事小國,歷史上,有商湯服事葛伯,文王服事昆夷的典故。
這是說,仁者的心,寬洪且充滿同情而無計較大小強(qiáng)弱的小心眼兒,所以,小國雖有不恭不敬的時候,但他能以大事小,盡力撫慰,包容對方,不與計較。
智者能以小事大,就是以小國的身份服事大國,歷史上,周太王服事獯鬻(音熏育,Xun1yu4),勾踐服事夫差的典故。
這是說,智者明義理,識時勢,他能以小事大,盡其恭順之道。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孟子說:"以大事小或是以小事大,都有一個前提是天。以大事小,是樂天;以小事大,是畏天。
仁者忘其勢在己,他不以勢壓人,而是誠心愛人,這是有優(yōu)容的大度,自然合理,所以叫做樂天;智者順其勢在人,他能安分自守,這是秉持敬慎的態(tài)度,不敢違理,所以叫做畏天。
仁者樂天,他的心無所不包,無所不容,這是保天下的氣象;智者畏天,節(jié)制謹(jǐn)慎,不敢放肆縱逸,這是保一國的規(guī)模。
《詩經(jīng)》上說:人能畏上天之威嚴(yán),恭敬常生,因此謹(jǐn)慎小心,自然安定太平。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齊宣王說:"您的話真高明啊!不過,我有個毛病,就是好勇逞強(qiáng),恐怕做不到恤小事大啊!"
孟子說:"那么,請您不要喜愛小勇吧。什么叫小勇呢?有的人動不動就手按在劍上,怒目而視,嚷嚷說:誰敢與我為敵。這只是匹夫之勇,血?dú)庵拢荒芘c個把人較量,哪兒值得好之呢?如果您要好勇逞強(qiáng),也請好那高貴的大勇!什么是高貴的大勇呢?義理所發(fā)怒,是為大勇。這樣的大勇之怒,其效果是氣懾萬人,威加一世!
商紂王不僅口才好而且武藝好同時還是大力士,他能一個人格殺野獸;楚霸王項(xiàng)羽,力拔山兮氣蓋世,舉鼎拔山,崇尚血?dú)庵拢K為劉邦所滅。
【《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詩經(jīng)》上說:"文王勃然震怒,整頓軍隊(duì)到前方,制止侵略莒國的敵人,增強(qiáng)周國的威望,以答天下仰望之心。"這是文王的勇。他的大勇,能夠使威儀遍布天下,使得四方諸侯,強(qiáng)不敢凌弱,眾不敢欺寡,使天下百姓,因他的大勇而得安定。這個勇,是大勇。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經(jīng)》上說:"上天降生了蕓蕓眾生,降生了以仁德治世、引領(lǐng)百姓的明君,也降生了道師,這些明君道師的責(zé)任,是秉承天命,替天行道,愛護(hù)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無罪,都由我負(fù)責(zé)。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他的本分胡作妄為?當(dāng)時有一個紂王在世間橫行,武王便認(rèn)為這是奇恥大辱。這是武王的大勇。武王也效仿文王,一怒而令天下之民得以安寧。這樣的勇,是大勇。"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看那文王武王的大勇,四個字:除暴安民。如今,您若效仿他們的大勇之怒,一怒而使天下的人民都得到安寧,那么,天下的人民惟恐大王不好勇呢。"
這一章,前段論仁智,強(qiáng)調(diào)事大恤小;后段論大勇,強(qiáng)調(diào)除暴安民。前后矛盾嗎?原則不統(tǒng)一嗎?內(nèi)在一致:仁者雖能恤小,絕不允養(yǎng)亂以殘民;智者雖能事大,必然立志自強(qiáng)以立國。大勇,包含于仁智之中,方為大勇;仁智,含容大勇,方為仁智。
【學(xué)習(xí)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