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鑰匙的女人
——維多利亞時期文學中的女管家形象
引???言
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era),前接喬治時代,后啟愛德華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它的時限常被定義為1837年~1901年,即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時期。?“這的確是一個自由繁盛的時代,?女王的開明統治如和煦的陽光普照眾生,?然而在陽光之下并非沒有陰影存在?!?資本主義的急劇發展,老牌貴族的迅速沒落,致使社會弊端日益顯露。天才的女作家們用她們富有洞察力的雙眼和敏感細膩的內心,體察到功利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泛濫,她們以筆為武器,塑造出眾多作為古老莊園鑰匙掌管者的女管家形象,構成了這個時代文壇的獨特風景。
一、費爾法克斯太太——小女孩的指引者
(一)?人物形象:多說無益,點到為止
費爾法克斯太太是不朽名著《簡·愛》中的人物,她的身份是雇傭簡·愛為家庭教師的桑菲爾德莊園的女管家,她一開始的形象存在于簡·愛的想象之中,從她不穩定且老式的回信來看,簡·愛推測,她是一位“穿著黑色長衣,戴著寡婦帽子,冷淡,但是并不無禮,是英國年老可敬的典型。”是一位體面、老派的寡婦。事實上,當簡·愛真的見到這位太太時,也欣喜的發現她跟自己想象的一模一樣。可以說這是費爾法克斯太太的初次登場。我們會發現她是一個令人感到舒適的,謙遜和藹的老年女性。
在隨后的相處中,簡·愛一度認為費爾法克斯太太是桑菲爾德莊園的主人,后來才得知她跟莊園真正的主人——羅切斯特家是遠親,而莊園主羅切斯特先生經常外出游歷,整個莊園就放心的交給費爾法克斯太太掌管。
在知道莊園有一個真正的主人之后,我們的愛小姐自然就跟讀者一樣,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東家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于是費爾法克斯太太成為唯一的信息源,然而她所提供的信息卻令人感到失望。當簡·愛問她是否喜歡羅切斯特先生,這位先生性格怎樣時。她的回答是:
“他的性格是無可指摘的。也許他是有點兒怪。我想,他到過許多地方,見過很多世面,他也許很聰明,不過我從來沒有跟他談過許多話。”
“他哪方面怪?”
“我不知道——這不容易描述——不是很顯著的……總之,你不能徹底了解他——至少,我不能。不過,這沒關系,他是個很好的主人?!?/p>
這就是簡·愛從她那里探聽的來有關于羅切斯特先生的全部信息。很奇怪的,費爾法克斯太太話里充滿了“不知道”“不確定”之類的詞匯,但卻異??隙ǖ南轮粋€結論——她的主人“無可指摘”,是一個“很好的主人”。這看似矛盾的回答中隱匿著這樣一種心理:你的雇主是絕對值得信賴的人,你不能懷疑他,當然,更不需要了解他。由此可見,費爾法克斯太太是維多利亞時代一位稱職的女管家,她體現了作為一名合格女管家的基本品質:忠于主人,不探聽,不猜測,對外人守口如瓶,點到為止。
但是,當故事將要走到幸福的峰頂——羅切斯特向簡·愛表明心跡之后,費爾法克斯太太卻出乎意料的說了幾段很值得玩味的話,她一再問簡·愛,羅切斯特是否真的要娶她,在列舉了諸如年齡、財產不對等之類的理由后,請簡·愛保持警惕并且謹慎行事,但處于幸福之中的簡·愛完全聽不進去并把這些告誡當作是她的輕視而感到很受傷。
費爾法克斯太太解釋說:“‘閃光的不全是金子’,在這種情況下,我是害怕將來會出現你我所想不到的事。”費爾法克斯太太話里“你我所想不到的事”究竟是什么呢?接下來她說:“我希望最后一切都是正當的。”毫無疑問,她話里有話,通讀整本書下來,讀者知曉偌大的桑菲爾德莊園的大秘密——一段不正當的婚姻,閣樓上的瘋女人,羅切斯特已婚的事實。所以,費爾法克斯太太事前對簡·愛的警告是充滿憐愛的,可是基于忠誠的原則,她又不能透漏太多,只能是奉勸她三思而行。
費爾法克斯太太的結局是羅切斯特先生將其送走,使安度晚年,這個結局可以說是很好的。這時簡·愛問他費爾法克斯太太是否知道伯莎的事,羅切斯特認為費爾法克斯太太并不知情,只是有所懷疑。可是從常理推測,若是連莊園中埋伏的“定時炸彈”都不知曉,羅切斯特如何放心的將這一切交給她打理?若是她不知曉,如何警告簡·愛不要去三樓,而且在聽到恐怖的笑聲時,淡定的告訴簡·愛是另一個仆人所為。綜合看下來,費爾法克斯太太是知道莊園秘密的,她守口如瓶,本著對主人有利的原則,即使是不想簡·愛受到傷害,也無法透漏太多,這是位深思熟慮,成熟穩重的女管家形象。
(二)?敘事功能:介紹人物,提供情報
費爾法克斯太太在整部小說中所占篇幅并不多,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介紹人物。正如前文所說,簡·愛對羅切斯特的最初印象就來源于費爾法克斯太太的描述,即使不甚清晰,卻塑造了一個成熟深沉,陰郁神秘的男主人形象。對于初來乍到的女主角,費爾法克斯太太像是年輕的簡·愛的引路人,她告訴她這個莊園的大致情況,家族傳承,人物關系,以及發出不要到三樓去的警告。對于情敵英格拉姆小姐,簡·愛是十分介懷的,而費爾法克斯太太在這里就及時地滿足了讀者以及簡·愛的好奇心,對英格拉姆小姐作了詳盡的介紹,以便簡·愛確定接下來的行動。
其次: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簡·愛之所以能遇見她命定的歸宿——羅切斯特,是因為費爾法克斯太太回應了簡·愛的求職廣告,招聘了她,由此開啟了簡·愛“灰姑娘”般的成長歷程。在獲悉簡·愛與自己主人相愛的消息后,她表現出極大的憂慮,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不幸的發生,引起了讀者的猜測和懷疑,為接下來婚禮上石破天驚的意外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故事講到這里,費爾法克斯太太的敘事功能已經完成,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將其送走安度晚年,她的使命由此終結。其實,將費爾法克斯太太留下未嘗不可,她大可作為簡·愛與羅切斯特先生愛情的最終見證者,只是作者未再節外生枝,故事講到最后,就剩下男女主角相依為命,單純干凈。
最后,《簡·愛》中的費爾法克斯太太總體上來說是一位“性情溫和,心地善良的女人,受過足夠的教育,具有一般的智力”,在簡·愛工作于桑菲爾德的日子里,作為長者,扮演的導師的作用,最后她的結局是安度晚年,無疑是對她優秀品質的褒獎。
二、丁恩太太——最后的贏家

(一)?人物形象:最善良還是最陰險
《呼嘯山莊》是一部奇異的天才之作,自“呼學”誕生以來,人們大多把目光放在男女主人公撕心裂肺的偏執之愛上,而較少關注整本書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呼嘯山莊及畫眉山莊的女管家奈莉·丁恩。
夏洛蒂·勃朗特在為妹妹的《呼嘯山莊》寫再版序言時說道:“要找一個真正慈愛的忠心耿耿的典型,請看奈莉·丁的性格。”英國著名評論家Lord?David?Cecil認為耐莉的敘事為大家“提供的這一正常社會標準,使得小說中的主人公們那些令人驚心動魄的古怪行為更加突顯”;受人尊敬的英國評論家Queenie?Dorothy?Leavis也坦言耐莉是“一位標準的婦女,在養育所有的孩子中,她那真正的女性特征得以最好的證實”,似乎自始至終奈莉的形象就是公正善良、完全客觀而值得信賴的,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來看耐莉·丁恩(Nelly?Dean)?這個名字?!杜=颥F代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給Dean?下了如下兩種定義:
?1、主持牧師;
?2、(?某些大學的)?訓導長,?系主任。
艾米麗·勃朗特所起之名并非巧合,作為掌管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兩大產業的女管家,丁恩手中的鑰匙是權力的象征,而她本人,Dean?是一個掌管權利的實體,?起著維持紀律和秩序的作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是個崇尚保守道德準則的時代,奈莉·丁恩作為小說中舉重若輕的人物,代表了那個時代以男權為中心的道德準則。
奈莉捍衛男權,主要體現在她對主人的忠誠上,奈莉自掌家之后換過三次主人,不管主人是誰,?耐莉都可以自然而然的接受主人的意愿,?主人的利益是她一切行為的出發點,甚至其中兩位主人:辛德雷和希刺克利夫是死對頭也無損奈莉的忠誠原則。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非??杀?這體現出資本主義文明社會對人的異化,把人造就成了操持家務、忠于主人的機器。
老恩蕭先生去世后,?辛德雷·恩蕭成了耐莉的主人。耐莉對他的殘暴行為逆來順受,甚至有助紂為虐的趨勢,?某種程度上,奈莉充當了凱瑟琳與希刺克厲夫愛情的破壞者:在本書第九章,凱瑟琳在決定嫁給畫眉田莊的林敦之前,曾經在極度的彷徨迷亂中向奈莉坦陳心曲。但耐莉表現的相當不耐煩——
“哎喲!別講吧,凱瑟琳小姐!”我嚷道。“就是不把這些鬼怪和惡夢請來纏繞我們,我們也已經夠凄涼了?!?/p>
不僅如此,這一章成為全書的轉折點,由于奈莉沒有及時提醒凱瑟琳希刺克厲夫就坐在角落里,致使希刺克厲夫聽到了凱瑟琳說嫁給他會辱沒自己的話,直接導致了希刺克利夫的出走,一對戀人從此誤會深種、不得善終。凱瑟琳在希刺克厲夫憤然出走后,?聽天由命般地嫁到畫眉田莊,?把耐莉也帶了過去。于是,?畫眉田莊的林敦成了耐莉的新主人。此時的奈莉貫徹自己的忠誠主張,一切為了林敦著想,她反感凱瑟琳、厭惡希刺克厲夫,?以致于做出告密的行動,告密造成夫妻間的誤解,?凱瑟琳病情復發。之后,?凱瑟琳大鬧絕食,?耐莉更是冷眼旁觀,?導致凱瑟琳病情進一步惡化。
在這里我們要看一下奈莉對于女主人凱瑟琳的態度:
到了十五歲,她就是這山村一帶獨一無二的女王了,誰也不能跟她比;而她也的確變成一個高傲、任性的小東西!
我承認,自從她長大成姑娘以后,我就不喜歡她了。我老是想壓她的驕氣,因此老是惹惱她;可是她卻從沒在心里記過我的恨。
她明明白白地說出自己對凱瑟琳的感受,沒有任何的同情,相反,奈莉完全不能理解凱瑟琳的秉性以及她與希刺克利夫的愛情,甚至,同樣作為女性,她對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凱瑟琳有一種不可言明的微妙的嫉妒心理。林敦去世后,?希刺克厲夫得到了畫眉田莊,?成了耐莉的主人。耐莉的忠誠、尊敬又統統移植到了希刺克利夫身上,要知道,她一開始是鄙視希刺克利夫的,覺得他是下等人,不配跟他們站在一起。可是自希刺克利夫掌權之后,她不敢出面保護自己帶大的小凱瑟琳,?雖然沒有成為幫兇,?卻無法阻止小凱瑟琳落入不幸,在希刺克利夫最后的時日,奈莉表現出極大的母性與寬容,對自己的主人傾盡同情理解。這樣的一身侍三主,體現出她的忠誠,僅僅是她作為一個仆人對男權的臣服。
整本書下來,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損,唯有奈莉,這個洞悉了全部30年歷史,經歷了所有滄桑的女人,不僅保全了自身,而且笑到了最后,希刺克利夫死去,奈莉幾成兩大山莊的實際掌權者,從“奴隸”到“將軍”,這一路上,真不知是她溫柔敦厚的命運昭彰還是心機使盡的得償所想。
(二)?敘事功能:撲朔迷離的敘述者
眾所周知,《呼嘯山莊》摒棄了傳統的平鋪直敘的敘事方式,而采用了極其新穎的套層結構。洛克伍德作為第一敘述人,奈莉作為第二敘述人,而且是最主要的敘述人,奈莉的敘事話語又引出了希刺克利夫、凱瑟琳、伊麗莎白等人的三度敘事。在第一至第三章里,?洛克伍德以第一人稱敘述他兩次造訪呼嘯山莊的經歷,用日記的形式描述了一連串的懸念。從第四章到第三十章由耐莉向洛克伍德講述1771年到1801?年發生在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的故事,將之前設定的懸念一一揭開。第三十一章由洛克伍德敘述他離開畫眉田莊前又一次造訪呼嘯山莊。從第三十二章到結束,?洛克伍德重訪呼嘯山莊,?耐莉再次講述前幾個月所發生的事情。因此整個故事的講述以耐莉的回憶展開,?兩次使用倒敘,?使之完整。
由此可見,整部《呼嘯山莊》的敘事大樓是奠基在奈莉的記憶之上的,我國有學者曾直言不諱地覺得耐莉是“一個可靠的敘述者以及故事的忠實仆人”。那么,奈莉的敘事可靠嗎?
耐莉本人在故事中的參與程度之深是匪夷所思的,她是伊莎貝拉的貼心人,是大凱瑟琳的傾聽者,是小凱瑟琳的監護人,是辛德雷的老仆人,是林敦的眼線,甚至希刺克利夫末期,也可對奈莉吐露心聲,在她所講述的這個故事里,她受到所有人的信任與尊重。她貼身仆人的身份決定了她必須參與故事,她甚至主宰了這個愛情故事中一些關鍵的情節:?從呼嘯山莊的女仆開始,她成為小哈里頓和小凱瑟琳的照顧者,甚至是監護人,到故事結束時,她已經成為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的實際管理者。并且,她是故事從1771?-?1802?年近30年來整個發展過程中的唯一見證者,是經歷所有的沖突后唯一的幸存者。
其實,老仆人不光耐莉一個,但是奈莉與其他人仆人的不同之處在于,她與主人公一同長大,而且在兩個莊園都做過管家,可以在這兩個王國里任意游蕩、窺視。奈莉這個人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她的身份之多令人應接不暇,她時而是朋友,時而是長輩,時而又是告密者,多重角色使她變得無從把握。整個故事中,她充當了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的敘述者角色,這個無所不在的窺視者看到的一切是任何其他人看不到的。因此,在面對陌生人洛克伍德時,她可以輕易地在敘述過程中進行修飾。所以,奈莉對隔了三層的讀者而言,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存在,她的敘事究竟有幾分真實,幾分修飾,幾分杜撰,恐怕連敏感害羞的艾米麗·勃朗特都說不清楚。
三、丹弗斯太太——幽靈忠仆

(一)?人物形象:一襲黑衣的幽靈
《蝴蝶夢》是英國女作家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表于1938?年,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成功地渲染了一種纏綿悱惻的懷舊情結,以濃重的哥特氣息和神秘浪漫的情調得到人們極大的喜愛。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形象——呂蓓卡,同時還塑造了一位看似仆人,實則統領整部作品的重要人物——丹弗斯太太。這是一位在文本中起決定作用甚至是對話橋梁作用的女性。
在丹弗斯的眼里,?德溫特太太只能是呂蓓卡,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我”?的到來,無疑讓她如芒刺在背,憤恨異常。于是,她像幽靈一樣時時刻刻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想方設法讓邁克西姆,讓莊園內的所有人受到呂蓓卡陰魂的折磨。歷來人們都把丹弗斯太太看作是呂蓓卡的忠仆,這位曼陀麗山莊的女管家與自己的女主人的關系耐人尋味:丹弗斯太太對呂蓓卡的崇拜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她對呂蓓卡不僅僅是忠誠,可以是說“戀主”,書中隱晦地透露出了女作者達芙妮·杜穆里埃的同性戀傾向,但我們在此不作討論,單看丹弗斯太太承擔起的對呂蓓卡的守護作用。
即使她的主人已經離開了人世,她仍然為了保衛其主人的地位而進行不懈抗爭,在丹弗斯太太的眼中,呂蓓卡是近乎完美的,是美貌與智慧的結合。她把曼陀麗的一切都停留在呂蓓卡去世前的狀況:?維持房間布置的原貌;讓主仆們保留原來的飲食習慣,甚至連菜譜都沒有改變;她還把呂蓓卡的臥室當作神殿來朝拜,不允許別人有絲毫的冒犯;她只把呂蓓卡當作是曼陀麗莊園的女主人,不僅把呂蓓卡描述成一位漂亮的貴婦,還把她看作是超越女性性別局限的兩性綜合體:她強調呂蓓卡具有男性的力量,明確地表示自己無比欣賞呂蓓卡的力量、自信、勇氣和精神。
丹弗斯太太的首次出場即是為了迎接女主人“我”的到來,在“我”眼里,這可不是位和藹可親的典型,相反——“此人又瘦又高,穿著深黑色的衣服,那突出的顴骨,配上兩只深陷的大眼睛,使人看上去和慘白的骷髏沒什么兩樣。”整個文本延續這最初的印象,丹弗斯太太的形象始終身著黑衣,面目慘白,如同幽靈。初次見面,她整個人給“我”一種冷漠、毫無生氣卻充滿敵意的感覺——“直勾勾的盯著我”。丹弗斯太太是新進到來的“我”的夢魘,當邁克希姆帶著“我”回到曼陀麗的時候,她明明知道邁克希姆最討厭那種排場性隆重迎接儀式,可她還是召集了曼陀麗所有的家丁站在大廳里靜候主人的歸來,她并不懼怕自己的主人,相反,主人邁克希姆似乎要對她忌憚三分。這樣隆重的歡迎儀式讓未經世事的“我”手足無措,“我”的舉止出賣了自己是一個沒見過世面、乖巧害羞的女學生,膽怯且有點自卑。摸清對手底細——這是丹弗斯太太實施顛覆計劃的第一個步驟,毫無疑問,順利達成。她在與新的女主人“我”第一次見面就成功的給出了下馬威,顯示了她在曼陀麗莊園尊貴的地位。當丹弗斯太太看見“我”由于緊張慌亂將手套掉在地上的窘態時,嘴角隱約綻出輕蔑的微笑。這擺明著看笑話的表情更加使“我”六神無主,即便丹弗斯太太退回到仆役隊伍之后,她的影響依然那么強大,“我”的膽怯和窘態在丹弗斯太太的面前暴露無遺。她對“我”的性格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為她在日后采取種種伎倆與手段對付新的女主人——“我”埋下了伏筆。
(二)?敘事功能:女主角的代言人
丹弗斯太太就是“我”的噩夢,因為她是呂蓓卡的守護神、代言人,忠實擁簇。呂蓓卡雖已死去,卻時時刻刻音容宛在,給“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幾番使“我”痛不欲生,本來從地位卑微的侍從到偌大山莊女主人的突然過渡讓“我”覺得不安、驚懼,甚至意識中總覺得有一種不期而降的天災人禍將隨時發生,丹弗斯太太的存在更加劇了這種不祥。
《蝴蝶夢》的構思令人拍案叫絕,試想,全書以一位亡人作為書名,貫穿故事的整線,雖死猶生,竟能掌控現世人的生活,極大地調動了讀者一探究竟的興趣,這樣的設計也是撲朔迷離的情節需要,讀者們連同主人公“我”都急切地想要知道呂蓓卡究竟是個怎么樣的人,從一切的遺留來看,她是一個完美到令人絕望的典型,然而直至最后真相的揭示——她竟然是個最淫蕩最放縱以至于讓丈夫忍無可忍的女人,不由得讓人大跌眼鏡。這種讀者期待與事實的巨大反差產生奇異的驚奇之感,不得不感嘆作者的構思之妙。而這一切的前提是為已死去的女主人尋找一個代言人——那就是丹弗斯太太。她就是隱匿的呂蓓卡,她在整個文本的作用就是使女主角呂蓓卡重生!與《呼嘯山莊》的奈莉一樣,丹弗斯負責講述呂蓓卡的故事,是過去歷史的主要見證者,是信息的提供者,丹弗斯太太的存在也為這個神秘恐怖的浪漫故事提供了時代感和背景。
全書的高潮是揭示呂蓓卡的死亡真相,在得知這一真相之后,丹弗斯太太的信仰徹底被摧毀了,她戰無不勝的呂蓓卡竟然被癌癥打敗,她被呂蓓卡獨自拋棄在這人世,在看到自己的一切努力失敗之后,丹弗斯太太放火燒毀了曼陀麗莊園,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因此,“我”才得以真正地與麥克西姆結合。就像《簡·愛》中瘋女人伯莎燒毀的不僅僅是桑菲爾德莊園,而是羅切斯特過去的陰影,是男女主角心中的陰暗面,是舊時的不幸。只有那象征著舊人的古老莊園的消亡,男女主角才能真正走向幸福。而負責放這把火的,杜穆里埃選擇了幽靈忠仆——丹弗斯太太。
結???語
女管家是在獨特的歷史時期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存在,作為一個群體,她們有許多共同之處。在維多利亞時期,莊園女管家一般由未婚女子或者單身寡婦(即沒有家室牽累的女人)擔任,她們和自己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簡·愛》中的費爾法克斯太太是羅切斯特家的遠房親戚;《呼嘯山莊》中的丁恩太太是仆人之女,與少爺小姐一起長大;《蝴蝶夢》中的丹弗斯太太是呂蓓卡的陪嫁,撫養她長大)。
在描寫每一位莊園女管家時都會提到她們身上帶著的一把鑰匙,那是權力?的象征,是女管家尊貴地位的體現,以上提到的三位女管家都是真正有實權的,甚至主人們都要敬她們三分,在主人不在的日子里,女管家可以代行職權,甚至約束少主。但這并不代表命運對女管家們的眷顧和榮寵,相反,成為女管家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所有的這些女管家們沒有自己的生活,作為女性,要付出家庭缺失的遺憾,沒有愛情,沒有親情,只能把感情寄托在主人或者主人的子女身上,最悲哀的是,在資本主義嚴重的壓榨與異化中,她們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個性,一切唯主人馬首是瞻,淪為一架只知操持家務、維護男權的工具,她們選擇了一個主人即無條件的忠誠,主人的利益是她們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即使傷害到無辜的一方也在所不惜。
更多時候,她們是舊觀念、舊道德的捍衛者,為作者所歌頌的主人公設置了諸多障礙,可即使是這樣,她們并不一味的顯得可厭可恨,相反,在某種程度上,可憐可嘆。她們充當了故事沖突的當頭炮,情節轉折的催化劑,是一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所以,作者將重頭戲加到女管家身上,或充當重要敘事人,或充當主要告誡者,或充當負面阻力。文學作品也因有了她們的存在而更加耐人尋味、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