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大學生創業漸漸從褒義詞變成了中性詞,并逐步變為貶義詞。「創業」似乎成為了 幼稚、沖動、逃避
的代名詞,更是被人當做 大學生思維
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不太喜歡把自己稱為創業者,我既沒有那個能力與人脈創立一個公司,也沒有放棄學業一股腦鉆進去,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使用「嘗試」「鍛煉」之類的詞匯。但這是否就代表玩玩而已,不需要負很大責任?其實恰恰相反。
今天看了韓寒的《飛馳人生》,不自覺的想到了自己的種種。
愛好變成事業就是責任
很多飛友熱愛飛機,他們可以玩航模,可以玩專業的模擬軟件,但一旦成為飛行員,你就要為生命負責。張馳自幼喜愛賽車,但一旦成為專業賽手,他就要為他的隊伍負責。很多人羨慕能把愛好當做事業的人,不過實際上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事業的壓力會慢慢消磨愛好的熱情,最終變為冷冰冰的工作——于是你同時喪失了工作的激情與休閑的途徑。
但這不是一定的,如果你的愛好是一種信仰的話。張馳熱愛賽車,并信仰賽車,所以他可以將其作為事業并矢志不渝地追求。我熱愛計算機技術,不是因為他是當下的熱門專業,不是因為他是所謂的高薪行業,而是我信仰著他,我相信技術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今年除夕夜我登陸著公司微博和用戶互動,有人調侃過年加班的么
,我認真地回復自己的公司像養孩子一樣,加班也是快樂的
。
回復完我有一絲辛酸,緊接著是滿足、五味雜陳。
我們團隊最初只有3個人,其中還包括了一個初中生。現在核心成員有5位,還有一些簽約設計師。在奮斗的一年里,所有人都感受著責任的重量,并盡自己所能托起它。老板在考研期間依然操勞公司事務,并主動將自己工資分給其他成員。負責技術的同學正在辛苦實習,晚上下班還要完成額外工作,卻只能拿到不足和女票玩一圈的工資。負責表盤開發的同學剛進入大學,卻不能和同齡人一樣放飛自我,哪怕春節回家都要完成每周的開發工作。5個人分布在5個省份,從黑龍江到浙江。我們沒有KPI,沒有考核,每人都可以假裝在工作并領取補貼,但沒人這么做,而且還要不時地完成緊急或額外工作。
大家心知肚明,沒有人把我們這個小小的公司賭成未來的人生,但依然自愿地全力地推著他跑步前進。你們說大學生輕浮草率,但誰敢質疑這些在夜晚與春節拼搏身影下的責任心。
之前有朋友問我,你為了計算機那么拼,就算犧牲健康也值得么
。我想了一下回答 值得
,當然我不想失去健康,但如果不得不這樣的話白首時也不會后悔當初。人們常調侃 年輕時用身體換錢,老了再用錢買身體
,我想這種價值觀是狹隘的。因為拼不一定是為了錢,錢很重要,但它也許只是一個副產物。張馳復出為了冠軍堵上了性命,你說他為了錢?
創業意味著變現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學習的目的是賺錢,至于繼承與發揚文化之類的只是順帶罷了,更別提什么信仰。那么創業就顯得更加現實,他讓你認清錢不是那么好掙,也不是那么難掙,關鍵是自己如何把握與選擇;他讓你了解職場與商場的殘酷,同時又能感受到團隊的溫情。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你什么東西可以變成錢。
技術是虛無縹緲的,如果技術沒有用武之地,那么它甚至比不上體力。一些大學生癡迷兼職,曠課送外賣端盤子,一個月能拿三四千覺得生活很充實。對此我不敢茍同,個人認為這些人就是對自己專業的變現缺乏了解,最終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淪落成純體力勞動者。什么「積累經驗」之流更是無稽之談。端盤子的經驗能和專業經驗一致嗎?端盤子的工友能和未來同事一致嗎?端盤子所接觸到社會能和公司中一致嗎?這里不是歧視任何一個工種,但是不同行業的眼界與差距是客觀上存在的。
創業,當然這里指的是自己專業方面的創業,是能夠最直接讓人理解如何變現的方式。也許有人對此有誤解,創業不是說自己當大老板指點江山,一個初創的團隊所有人都需要到一線去干最基礎與實際的工作,在此基礎上共同商討團隊未來的發展。我一直擔任“首席技術官”,也始終直接參與開發,然后結合技術去和團隊商討產品未來的方向。我主動或被動地了解了許多技術的應用場景,針對一個需求評估許多種方案并形成技術棧,在這過程中將曾經學習的離散、抽象的知識,聚合成了解決方案,深入了解每個技術的特性與適用場景,我想這才是創業對于大學生最大的收獲吧。
所以那些以 沒錢沒經驗沒人脈
為理由唱衰甚至嘲諷大學生創業的人,你們可曾真正想過創業的目的?
創業產生動力
不斷的學習是枯燥的,瓶頸期會很快到來。相比曾經以高考為最終目標,大學則更加迷茫。學習永無止境,我們需要一個實際的東西來檢驗學習的成果,尋找自我價值。當一個人失去信心的時候他才真的過時了
,創業,一個具象化的東西很容易鼓舞士氣振奮人心,我至今仍可以感受看到營業執照時的勃勃雄心,而市場會逼著你與時俱進。
好多父母工作的動力就是給孩子買房買車,創業同理。一個小小的公司,就像火苗,微微的光足以指明方向。
一些牢騷
因為上述的責任與動力,創業壓力很大,真的很大,難怪抑郁癥在企業家中那么普遍。請不要再以輕蔑戲謔的眼光看待大學生創業群體。他們所背負的壓力不亞于養家糊口的人們。
我最討厭聽到不愁吃不愁穿能有什么壓力
,我們要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學習著社會法則。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點儲備做出直接影響團隊未來的決策,大多數時候還要承擔就此造成的嚴重后果,我們一堆新兵蛋子在槍林彈雨的商場中摸爬滾打。為了避免和大佬們競爭去探索最偏遠的地區,在極度缺乏資料與經驗的情況下開辟新的市場,你說有什么壓力?
牢騷完了
一年了,我非常感謝這個小小的團隊給予我的包容,非常榮幸能為它做點貢獻同時還能學到一些。人在順境中的友誼不是那么堅固
,那么我們經歷的風風雨雨便能打破這個不堅固的存在條件。我創業了嗎?不,我只是參與了一個團隊,一起拾柴火,并期望著火苗變成赤焰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