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記不清是哪一天了,團隊長深夜送了個福利,就是蔡瀾在喜馬拉雅新開的欄目。很多年輕的朋友不知道蔡瀾,或者不愛吃喝玩樂的不知道他。我是好多年前看到他為美食雜志寫的專欄、還有去香港旅游時聽到蔡瀾的大名的。于是蔡瀾在我心中就是好吃地方的代名詞,想辦法去吃吃次蔡瀾推薦的地方和餐廳。自從結婚生娃后,就追尋的少了。
蔡老先生是電影監制、美食家、專欄作家、電影節目主持人、商人。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與金庸、黃沾、倪匡并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摘自百度)是不是覺得名氣挺大。我也是吃了一驚,只知道他是美食家,沒有想到成就如此之高,更加心生敬佩,蔡老先生絕對是活的最明白的人,能獲得此成就絕不是偶然。
從普通人的角度聽蔡先生的美食專欄,收獲頗豐。聽著聽著總想著疫情過去一定要去這些地方吃起,民以食為天,一點都沒有錯。今天在聽蔡先生的雪糕一集,室外40度的高溫,聽著都感覺涼爽。
蔡先生說:“小的時候雪糕小販用一個鐵桶,鐵桶外面是一層冰,在里面就放牛奶,和放淇淋,一塊搖拌,搖拌久了,牛奶和淇淋就貼在鐵桶的壁上,用一個雪糕去挖,挖了以后放在一個桶上,給小孩子吃,這個就是最原始的雪糕了。”這種我是沒有見過的,我小時候5分錢的赤豆冰棒已經是一根一根成型的了。
CREAM原來是淇淋淇淋就是牛奶的皮,把牛奶放在一個容器里面,拼命攪拌以后,上面就浮了一層奶皮,這個就是所謂的淇淋了,cream的譯名叫做淇淋,加上一個冰字就是冰淇淋,就是雪糕了。這個是做雪糕的原理。
蔡老在音頻中還比較了日本、意大利和美國的雪糕,疫情也無法出國,不過現在進口冰淇淋吃起來也方便。哈根達斯、意大利的愛茜茜里都是能吃到的,具體的滋味各人都不相同。了解了雪糕的制作原理,蔡老講了疫情期間在家動手做雪糕的方法和樂趣。有簡易版的,直接買現成的原材料淇淋,進行簡單加工就制作而成了。或者用雪糕機器,缺點是洗起來麻煩。最后一種就是手動人工版,搖一搖版雪糕,據說這樣做出來是最美味的,因為付出了勞動。是不是聽著很有趣?
我是不打算嘗試了,聽聽想想就覺得很不錯了,想吃雪糕,直接去買個東北大板把!然后繼續聽蔡瀾:好好吃飯,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