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看到過一句話:原生家庭會成為孩子的“隱形誓言”。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的媽媽對我影響非常大,堅定了我不婚不育的想法。她們這代的女性,離婚率很低,實際上父母那一輩婚姻質(zhì)量就高嗎?我不同意。我覺得主要是極其匱乏的物質(zhì)和落后的生產(chǎn)力讓他們不得不維持婚姻。女人沒個男人,自己扛煤氣罐、背大米,說實話挺費勁的。男人沒個女人,自己縫縫補補,也挺費勁的。所以大家就湊一起搭伙過日子,質(zhì)量怎么樣只有他們自己以及孩子知道。大部分女性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命,遇到與另一半沖突也只會選擇妥協(xié)。因為她們大部分沒有經(jīng)濟能力,無法獨立養(yǎng)活自己和孩子,所以只能隨著命運載浮載沉。
朋友S的爸爸從小沒感受過家庭溫暖,因為他出生時正趕上災(zāi)害,本就窮得要死。S的爺爺幾年后險些被打死,這是后話。所以S爸大概2歲多點被送到他爺爺奶奶那里,遠離父母。他爺爺奶奶抽大煙,對他也就是保證沒餓死,別的啥溫暖也沒有,根本不管。那會也沒電話啥的,坐火車幾天幾夜才能到,所以他父母也一直沒去看過他。S爸上小學(xué)才回到父母身邊,已經(jīng)度過了孩子和父母培養(yǎng)信任及感情的窗口,怎么彌補都不行了。一直跟父母淡淡的,親熱不起來,初高中就去住校,讀師范也住校,和S媽是同學(xué),又分到同一個中學(xué),坐同一個辦公室。S爸對家庭溫暖是很渴望的,他想讓自己那些缺失的情感能重來一遍,所以他要建立一個溫暖的家,小孩絕不讓老人帶,不能錯過孩子成長期。S爸找了S媽,看上S媽長得蠻高挑、小尖臉挺漂亮、人也聰明,大家都是同學(xué),也有同窗情誼。
S媽看他白白嫩嫩、干干凈凈、年齡小(比S媽小1歲多,差距不算大)、特別勤勞愛干活,連同宿舍同事打球腿斷了都能跑前忙后照顧一個月,覺得這樣的男人應(yīng)該對家庭有責任,加上S的爺爺奶奶都有知識,有正當職業(yè),沒負擔。S媽給S爸提要求:不跟你父母同住、你的錢要給我、你不能家暴。S爸覺得很認可,他跟他父母也不親熱,不可能同住;他想給孩子家庭溫暖,不可能家暴。倆人一拍即合,談戀愛一年就領(lǐng)證了,然后就懷孕生S了,S爸天天忙于給S洗尿布沖奶,確實沒讓老人來,他倆跟學(xué)校協(xié)商,時間互補,沒課就回家看孩子,實在倆人都有課那就找同事幫忙看孩子。
那會S三舅還上初中,也住S家,S爸媽還得安排三舅的吃飯學(xué)習(xí),但S三舅啥也沒考上,早早就當工人去了。就這樣忙得天翻地覆一直帶孩子,平時衣食住行要管,周末要帶著玩,家里還養(yǎng)著兔子、鵝,都是S的寵物。后來S爸想去學(xué)法律,攢了點錢,正趕上S二舅當兵回來轉(zhuǎn)業(yè),S媽把錢拿去給二舅學(xué),現(xiàn)在S二舅開了律所,把女兒移民澳洲了(讓S小舅給管著,大學(xué)就在那里讀的),S爸媽還在農(nóng)村。反正家里的爛糟事很多吧,S讀了大學(xué)就慢慢明白了,勸也勸過很多次了,沒什么鳥用,惹不起躲得起,所以S就不回去了。
S爸后來鬧離婚,接受凈身出戶。S媽死都不肯,還找她的兄弟們來跟S談話打了他一頓。S兩邊都理解,但誰也管不了,覺得這都是命啊!自己的命自己受著去吧,成年人應(yīng)該妥善謀劃自己。
S曾無奈地說過,她爸之所以被欺負的這么慘還沒有家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原生家庭。正是因為S爸是個心地善良的好人,S媽盡管嫌棄S爸沒能力,沒讓她當上官太太也不愿意離婚。
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人肯定是要往前看的,但也不能忘了回頭看,因為人都是由過去走到現(xiàn)在,如果不回頭看,就會忘了自己原先是什么樣子。盡自己的努力把原生家庭的傷害降到最低,過好自己的這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