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2021年度寫作讀書成長營第80篇/字數1241/累記字數126937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91歲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在長沙逝世。
國人哀痛!世人悲慟!
今天上午10點,袁隆平院士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銘德廳舉行。數萬民眾排起長隊,前去悼念緬懷,送別袁老!
千里之外的我,只能在袁老的網上紀念廳送上一束稻花,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親歷過饑饉歲月的袁老決心學農。母親說:“傻孩子,學農多苦啊。”袁老卻“死活要學”:“吃飯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沒有飯吃,人類怎么生存?”
那時起,袁老把自己比作種子,不管撒在哪里都會生根發芽。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大半輩子都與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為中國人吃飯而奮斗著。
曾經,有美國學者質疑:“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袁老決心向“饑餓惡魔”挑戰。他說,“這么大一個國家,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從選種、試驗、失敗,到再選種、再播種、再觀察……如此反復,經歷了一次次“曲折的尋找之旅”,又經過了一個個“穿行在磨難之中”的試驗過程,終在這條崎嶇的科學道路上取得成功。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這是中國科技評獎委員會的評價。“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地道的湖南農民。”這是農民朋友的贊譽。他常說,“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人們看到的袁老,總是挽著褲腿下稻田的形象,無論播種季還是收獲季。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袁老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但即便是在獲得國家最高榮譽的當天,袁老還下地查看了“第三代雜交水稻”制種情況,拿著水稻說:“花開得好好”。成就與榮譽的背后,恰是腳踏實地的奮斗、敢為人先的創新、鞠躬盡瘁的堅守。
袁老研發的雜交稻被譽為“東方魔稻”,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認為“給世界帶來了福音”,并將其推廣至全世界。使上億人脫離了饑餓。
”他是真正的糧食英雄”,聯合國經社事務部這樣評價袁老。
袁老的一生,專注田疇,播撒智慧,收獲富足。
袁老無愧俠之大者、國之仁士。
記得袁老曾在一次接受央視的采訪中透露,他晚年還有兩個夢沒圓:“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禾下乘涼夢”就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更高產、超高產,目前正逐步接近這個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是希望超級稻走出國門。
今日神州,風吹稻田千重浪,中國人已經把飯碗徹底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上,但”畢生“稻粱謀”, 惟愿蒼生飽”的偉人袁老卻離我們遠去了……
以后,翻開課本,我們就能看到他的照片,他和水稻總是在一起……
以后,片片禾田,陣陣稻香,風吹過稻田,我們就會想起他……
以后,人間的每一縷炊煙,都是人們對他的懷念……
以后,碗中有米,家家飄起飯菜香,我們會時常念起他……
以后,每個人的光盤行動就是對他最好的告慰……
有些人,偉大到我們以為他們沒有生老病死”,但斯人已逝,精神不朽。
天空,有一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袁隆平,這個重如山的名字,將永遠閃耀在星光璀璨的夜空中,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豐碑上!
袁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