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可久。
【雙調】殿前歡?客中
? ? ? ? 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云棧。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 ? ? ? 譯文:眺望長安,前程一片渺茫,鬢發已銀白斑斑。追隨那南來北往的征雁,經歷多少險難。泥濘路滑青泥嶺,蜀中天險小劍關,紅葉紛飛湓江岸,白草飛沙連云棧。得了個半紙功名,穿越風雪千山。
? ? ? ? 解析:張可久的小令多寫山川美景和隱居生活的悠閑,以及抒發自己奔走江湖、屈沉下僚的憤懣和不平。結尾兩句“功名半紙、風雪千山”,道盡了當時無數知識分子懷才不遇、人生坎坷的悲劇。盡管他們知道所追逐的功名無足輕重,但卻擺脫不了名利的羈絆。
【雙調】殿前歡?愛山亭上
? ? ? ? 小闌干,又添新竹兩三竿。倒持手版搘頤看,松風古硯寒,蘚土白石爛,蕉雨疏花綻。青山愛我,我愛青山。
? ? ? ? 譯文:小闌干外一片生機盎然,竹林里又新長出了兩三竿竹子。倒拿著手版,支著臉頰欣賞著眼前的美景,且容許我偷得半日閑。靜聽松濤,不覺古硯也生寒意,長滿苔蘚的石頭上,顏色鮮艷,雨打芭蕉,疏花悄然綻放。青山愛我,我也愛這美好的青山。
? ? ? ? 解析:作者對愛山亭景色的無比喜愛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盎然的畫面之中。“松風古硯寒”三句,描繪了亭外青山的景色。令人神清氣爽的松風、白石上碧綠的苔蘚、雨中綻放的花朵,這些大自然給予的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深深打動著詩人。
【雙調】折桂令?九日
? ? ? ? 對青山強整烏沙,歸雁橫秋,捲客想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 ? ? ? 譯文:面對隱隱青山,心情變得恬淡悠閑,頭上的烏沙讓人戴之無味棄之可嘆。云空中飛過的是南歸的秋雁,疲憊的游子思念久違的家園。回想當年,燈紅酒綠有美人歌舞相伴,琵琶弦上說盡喜纏綿。如今時過境遷,西鳳中形只影單、兩鬢斑斑。前塵往事令人傷感,夕陽殘照中,遠處的烏鴉無力地飛旋。
? ? ? ? 解析:這首曲子是詩人登高游覽時所作。眼見這蕭瑟的秋景、南歸的大雁,作者不禁觸景生情,勾起對故鄉的無限思念,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厭倦官場、渴望歸隱的情懷。
【雙調】折桂令?西陵送別
? ? ? ? 畫船兒載不起離愁。人到西陵,恨滿東州。懶上歸鞍,慵開淚眼,怕倚層樓。春去春來,管送別依依岸柳。潮生潮落,會忘機泛泛沙鷗。煙水悠悠,有句相酬,無計相留。
? ? ? ? 譯文:畫船兒載不動離別的愁恨。人還在西陵,恨已經彌漫了整個東州。我無奈地踏上馬兒回去,眼含淚水,懶得睜開,怕倚者高樓遠眺。春天走了,又來了,年復一年,西陵的楊柳依然輕柔披拂,送別的場景卻始終縈繞在腦海。潮漲潮落,甘于淡泊,與世無爭,江上沙鷗泛水。霧靄迷蒙的水面遼闊無際,只能酬和詩句寄托深情,可還是沒有辦法把人留下來。
? ? ? ? 解析:作者用樸拙而真誠的語言寫出了對友人的款款深情,江頭送客,煙水茫茫,作者僅有詩句相贈,想要留住對方,卻無計可施。此曲是送別詩中的名作,抒發離情別緒,字字深情,耐人尋味。
【雙調】清江引?秋懷
? ? ? ? 西鳳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 ? ? ? 譯文:凜冽的西風,像是要把家里人寫的信吹過來一樣,問我什么時候能回去?大雁在滿是長滿紅葉的秋林上空長鳴而過,遠離家鄉的游子,醉臥在秋菊盛開的園中,思鄉的夢里隱約聽到秋雨輕打著芭蕉,聲聲不斷。
? ? ? ? 解析:這首雙調《清江引?秋懷》是其小令中的精品。作家寫“秋懷”,所懷者實際上是自己的家鄉。此曲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同真摯的情感一道,皆流瀉于詩人平淡而精致的筆尖。
【越調】小桃紅?寄鑒湖諸友
? ? ? ? 一城秋雨豆花涼,閑倚平山望。不似年時鑒湖上,錦云香,采蓮人語荷花蕩。西鳳雁行,清溪漁唱,吹恨人滄浪。
? ? ? ? 譯文:滿城蕭蕭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涼,閑倚平山堂上把遠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當年鑒湖風光,那時候荷花鮮艷如云錦,香飄云空,采蓮姑娘歡歌笑語蕩漾在荷塘。看眼前,陣陣西風大雁南飛,清溪上漁歌傳唱,恨不得早日蕩游滄浪。
? ? ? ? 解析:鑒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曾是作家張可久交游之地。這首越調《小桃紅?寄鑒湖諸友》是張可久行至揚州時,有感于世道炎涼、流水東去的懷舊之作。
【越調】天凈沙?江上
? ? ? ? 嗈嗈yong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 ? ? ? 譯文:大雁鳴叫著在沙灘上落降,野鴨隨著晚霞一齊飛翔,隔江有幾戶人家與疏林相互掩映。小船兒仿佛游在畫上,漁翁唱著歌兒劃入蘆花蕩。
? ? ? ? 解析:這首越調是一首以《天凈沙》曲牌寫秋江的小令,抒發了作者因自然的美妙意境而產生的贊嘆之情。
【越調】天凈沙?魯卿庵中
? ? ? ? 青臺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控梅人過溪橋。
? ? ? ? 譯文:滿院青苔一株株古樹蕭蕭,蒼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滿山紅葉掩映得山齋小小,有誰曾經找到?高尚的人走過的橋。
? ? ? ? 解析:全曲通過對秋云、秋水、秋木的描寫,構建出高遠、清幽的意境,營造出靜謐、清幽的禪境。作者通過對齋庵環境的描寫,表現魯卿高尚、純潔的品格以及自己的向往之情。
【越調】寨兒令?次韻
? ? ? ? 你見么?我愁他,青門幾年不種瓜。世味嚼蠟,塵事摶沙,聚散樹頭鴉。自休官清煞陶家,為調羹俗了梅花。飲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嗏,不強如坐三日縣官衙。
? ? ? ? 譯文:? 你看見了嗎?我正憂愁呢,愁那召平已經多少年不再種?。世態炎涼,?間沒有情味就像嚼蠟。塵事紛煩,?際之間難以聚合就像團捏散沙,時聚時散就像那樹頭的烏鴉。?從休官隱退以后,淵明何等清閑?雅,為調味卻俗了梅花。飲?杯??園的酒,喝?杯?川?的茶,哎,這不是強過坐三天縣衙。
? ? ? ? 解析:全曲用典甚多,但都隨詩意進退,毫無違和之感。作者辭官退隱、遠離塵俗的決心與對塵世生活的失望、無奈之情,也在此之間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