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永遠陪著另一個人。人與人之間無論相聚多久,最后的結局都是別離。不是死別,就是生離。
——古龍 《天涯·明月·刀》
兩人最初的相遇,極容易迅速沉浸在互相吸引的光暈中,不真實的炫光灑在對方周圍,就好比近在眼前的一片蛋糕,誘惑無比,而你也猜得到,那必定是甜膩極了的美味。
“那么,不如現在就得到它吧?!边@樣想的人是大多數的,主動方以最快的速度貼近它,生怕慢一會,這塊難得的蛋糕就會被別人搶走。
相聚的快樂是雙倍的,人們信誓旦旦地以為,這樣就足以抵消離別的痛楚。而通常,在相聚時候,誰又會想到離別呢?
看過古龍的幾部小說,印象深刻的不是“武俠”,而是他對人情冷暖的貼切描繪。人性相通,古龍的句子,在生活中,常會時不時想起。
“既然我們已經享受過相聚的歡愉,為什么不能忍受別離的痛苦?未曾經歷過別離的痛苦,又怎么會知道相聚的歡愉?”
——《離別鉤》
小說里存在永恒,那同時也是無數人寄托著的心靈之所?;氐秸鎸嵤澜?,卻是遍地殘缺,一地雞毛。寫作的人將生活里的遺憾化作筆間的柔情,正應和了張棗的那句——“寫,為了那繚繞于人的種種告別”。
可是啊,在生活中,人們在心里預演了上百次的“好好告別”,終是不會發生的,從沒有過好聚好散。有的只是,在某一刻,你發現這不是想要的現狀,倉促逃離;或者,是那個人突然一下子抽離出你的生活,留下模糊的背影。無論之前多美好,多不舍,也避免不了某一方或雙方傷痕累累,漸行漸遠。
比起轟轟烈烈如煙花,我還是更相信日久漸長的情誼,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以更自然的真實面相處,哪怕剔除了光環,無數小缺點暴露,若還是互相被穩妥地接納、珍惜,才有可能長久相隨。
“離別通常是為了相聚?!薄皼]有離別,怎能有相聚?!薄皼]有相聚,又怎能有離別?”
——《絕代雙嬌》
一個人的路很長,因為害怕離別,而不邁出一步,那也是本末倒置了。你看,古龍的書里,還是有帶了點憧憬的句子,“離別是為了相聚,只要能相聚,無論多痛苦的離別都可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