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房奴而不得的悲哀

1

我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詩與遠方,詩意般的棲居,是一種望梅止渴的奢望,確切地說,是在吃穿住用的層面上奔命。

參加工作后,一個學霸朋友就有個宿愿,沒有大言不慚回報社會的豪氣,也沒有回報父母恩澤的壯氣,而是卑微而實在一一買套屬于自己的住房。

于是開始了他的追夢之旅。在人情客往應酬之外,省吃儉用,暗暗發誓,一定要憑自己的實力。

我有兩位舍友,一個叫富新,家境厚實,在工作一年之后,便在家庭支持下,付了首付,買到了新房,房間裝飾一新,隨后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另一個叫官琦,其父親是土管局的頭兒,已經是五套住房,理當有他的一套。他倆令我們羨慕嫉妒恨了。

三年后,似一陣風,同城的學友,很多人東拉西扯湊足了首付,有了自己的棲身之地。

富新為人厚道大氣,其住房寬大敞亮,是我們常聚會的地方。其中,討論得最多的還是住房。大家都感到囊中羞澀,除去房貸和生活費用外,所剩無己,只有打壓人情應酬開支,唯恐效益下滑……大家聚會的主題就是大倒苦水。沒買住房的一個學霸,頗為憤然,開講的時候,唾沫飛濺,說“房價這么高,國家在調控打壓,還買房?為什么把一個自由快樂的人變成一個有種種束縛的房奴?二十年的房奴做穿了,給銀行帶來了二三十萬利潤,然后,人老珠黃,又為子女掙命,如果是二手房,70年大限快到了,幸福在哪里?"大家都默然無聲,頻頻頷首。

大家苦不堪言地奔波在做房奴潮流中,在痛苦中反思,加上媒體的宣揚,才認識到,良性的社會,就是要讓人的創造力得到施展,讓實體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總之,政策不會讓囤積者睡著賺錢的。

這位學霸倒是風光,公司效益不錯,上班開的是寶馬,收入投資到公司創業,資金以10%以上速度遞增。

今年金秋,桔柿掛果,桂枝飄香。大家聚集在富新家里,眉開眼笑,因為今年房價驟漲,意味著短暫的三個月內房價升值了四五十萬;早年購房時五十多萬,到今天升值了七八十萬。學霸很是不平,他義憤填膺,唾沫橫飛,破口大罵:企業不務正業,資金不去開發產品,投入房市,比生產賺錢,誰去開發創造呢?這是什么樣的政策導向呢?大家為這位租房開車上班的老兄抱不平,如果他不相信經濟專家的理論,隨大流買了房子,也許穩穩地賺一筆,相當于四五年的收入,而他的閑錢投資收益只在9%徘徊,他怎不憤怒?

2

勤勞和創造讓位于懶惰和保守,這不知是學霸的不幸還是國家和百姓的悲哀?房價非常規的飛漲,社會的資金被房產捆綁,是社會集體的短視嗎?資金為什么都趨向房地產?房地產暴利根源何在?官賈怎樣擁有幾十套?他們賣房的時候應該以怎樣的高稅限制?問題多得似一團亂麻。

一種社會行為的形成,自有緣由。從地方政府角度看,國稅之外的地稅已捉襟見肘,不得不倚重賣地經濟,盡管國家管控金牌道道,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揭不開鍋,何以支家度日搞工程建設?因此地王節節攀升,屢創新高,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高價終由房奴兜攬,此是政府與民爭利之弊。從大局看,房產挾持綁架了經濟,房產業利潤遠遠高出美國15%的上限,事實上引導實體企業不務正業,不在研發上投資,而熱衷于暴利的房地產,企業的生產激情與創新活力被房產絞殺,中國制造何以產生?何以立世?從房奴角度看,不排除剛性需求,但閑資金不用在創業的當口,而被房產牽扯、吞噬,本是短視無智不實之舉,可笨懶卻牟得暴利,豈不是助懶惰去勤奮、損創新長保守?置身套中的人的創造力如何釋放?

至此,很自然地想起九十年前,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中的一段頗值品味的話:

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戰爭,稍富的遷進租界,婦孺則避入教堂里去了,因為那些地方都比較的“穩”,暫不至于想做奴隸而不得。總而言之,復古的,避難的,無智愚賢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的太平盛世,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了。

魯迅感嘆戰爭和專制下平民是毫無自由受制于人的奴隸。現在,我們面臨的是和平時代的節節高升的房價,面對資金寬松投資逼仄而房產高利導致畸形發展的房市,我們莫可奈何,舉足無措,只是想天下太平,暫時做穩房奴,弛然而臥,平安無事。更多的人,錯過了房價低谷,或是無力或是無緣,心存遺憾,想做房奴而不得。人在竄漲的高房價的亞歷山大面前,志趣被壓制,智慧、創造、勤勉、務實被壓制,毫無脾氣,像被酷日炙曬得奄奄一息的禾苗,實在是卑微可憐之至。

3

如何管控地方債務和工程建設熱度?如何管控土地經濟而滿足剛性需求?如何讓房產拉動經濟產生供給側改革效應而控制利潤空間?什么時候社會人擺脫生活被哄抬的房價綁架劫持而回歸其固有常態?什么時候戀愛的青年漠視有房有車的客觀條件而步入情趣理趣與自由創造并舉的時代?需要尋求答案。

砸開房價枷鎖,回歸自主創造,期待房是我奴的自由時代的早點到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場景:日版真的非常符合原著,畢竟是作家生活的文化環境,男女主的房間,便當店,上班路都和想象的一模一樣,相當具有生活...
    溫梓閱讀 249評論 0 2
  •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孔子說:“不患人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認識你自己”是幾千年前希臘德爾斐神廟門...
    楊柳軒軒閱讀 648評論 2 5
  • 是否, 我注定平凡。 是否, 體制牢不可破。 是否, 再沒得可能。 是否, 時間停止在某一刻。 是否, 所有的選擇...
    樊小籬閱讀 199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