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一、檢測點設置技巧</h2>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好的檢測點是發現Bug的關鍵。但是并不是說檢測點設置的越多越好,因為檢測點會消耗機器資源,測試用例出錯的時候增加排查難度。所以如何設置檢測點呢?通常可以參考如下方法:
(1)根據測試用例的側重點設置檢測點
每個測試用例都有測試的重點,比如說,我們測試登錄的時候,登錄是否成功,就需要檢測。但是在我們測試喜歡項目的時候,需要先登錄,這個時候登錄就不需要設置檢測點了,因為在登錄測試用例中已經測試過了。
(2)設置檢測點要全面
我們在編寫測試用例的時候,一定要全面了解測試操作影響了哪些兒方面。對影響到的地方,都設置一下檢測點,防止出現遺漏的地方。
(3)設置檢測點要靈活
設置檢測點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比較一下實際的結果和預期結果是否相同。可是有些兒時候,我們不能簡單地進行是否相等來判斷。比如說:檢測圖片的時候,可能會檢測圖片是否顯示;有的檢測對象在某些兒頁面會換行或是添加空格,與預期有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判斷是否包含關鍵字即可。靈活使用各種判斷函數,才能使自動化測試用例更加健壯。
<h2> 二、檢測點設置中常見的錯誤</h2>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編寫了測試用例,設置了檢測點,可是在測試用例投入使用的過程中,我們不得不反復修改測試用例。因為測試用例總是通不過,維護成本很高。雖然這一部分是因為被測對象變化造成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檢測點設置的不對。所以常見的檢測點設置中的錯誤如下:
(1)檢測動態變化的元素
檢測點不能隨著操作而變化,比如說翻頁。我們想要測試翻頁是否成功,就不能去檢測第二頁第一個元素是否是某個項目。因為如果項目增加的話,第二頁第一個元素的項目可能會變化。應該先取一下第一個位置的項目名稱,然后翻頁,再判斷現在第一個位置的項目是不是和剛剛獲取的項目名稱相同,如果不同,就證明翻頁成功。
(2)遺漏檢測點
在一個測試用例中,我們要檢測所有影響到的地方。如喜歡項目操作,如果我們只檢測我的喜歡項目列表中有沒有剛剛喜歡的項目,這是不夠的。還要檢測一下這個項目的喜歡數據是否+1,喜歡項目的入口是否變成已喜歡等相關檢測點。
(3)檢測點設置過多
既然上面講到,檢測點是檢測Bug的關鍵,我們就在每一步操作后添加檢測點。這樣做也是多余的,雖然增加檢測點,更加安全一點兒,但是過多的檢測點影響測試用例運行。而且測試用例如果出錯了,我們去定位錯誤的時候,是非常困難,或是一個測試用例出錯會導致相關的測試用例無法執行。
(4)忘記設置檢測點或是檢測點不是測試重點
新手寫自動化測試用例的時候,往往會寫了每一步的測試操作代碼,沒有添加對應的檢測點或是檢測點設置不正確。明明是登錄操作,操作完成之后卻檢測頁面顯示是否正確,這樣會不管操作成功與否,測試用例都不會報錯,使自動化測試用例失去了意義。
(5)檢測需要刷新才有反映的元素
在測試的時候,有些兒元素在操作完成后需要刷新一下頁面才能顯示出操作的結果。手工測試的時候,一般會觸發刷新操作,可是自動化的時候,如果不刷新,就不符合預期結果。所以我們要添加刷新頁面的代碼,然后再去檢測。
這幾種是常見的錯誤,當然也會有一些比較奇葩的檢測點設置錯誤的情況。在此也不能一下列舉了,遇到問題,要多嘗試幾種方法,會在網上搜索解決辦法,這也是學習自動化測試必備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