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江湖有問題,大俠知陽來救急
1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說為什么把“興趣”當成職業,反而做不好工作?
文章提到過一個觀點:以興趣開始的職業,需要靠待遇、成就感、價值感、個人堅持等多種因素來苦苦支撐。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把“興趣”當成職業來做,那么工作反而并不能做好。
然而我們發現,很多人如果不把興趣當成職業來做,那么就會對這項工作產生倦怠感,從而失去了對于這份工作的“激情”。
對某個工作沒激情,就會拿“我不感興趣”作為盾牌來“自欺欺人”。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對某項工作沒有激情,主要的原因其實也是“興趣”。
那為什么既然把“興趣”當成職業做不好工作,而我又要說工作激情也需要靠興趣呢?
這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觀點,其實并不矛盾。
因為這里的“興趣”,不是把“興趣”當成職業,而是在工作中要尋找的“興趣”。
一個是現有“興趣”再有工作。
另一個是先有“工作”,再來找興趣。
二者的前后因果關系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如果說激情是工作的動力,那么興趣就是點燃激情的火種。
在職場人通向成功的路上,激情是長久的,能持續不斷提供動力。
這種激情必定來源于內心,內心里興趣的引領,才是激情長久不滅的原因。
創新工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先生,曾就興趣、激情和成功之間的關系做過描述。
他認為: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還要經過許多波折和反復。不過,一且發現了興趣所在,在激情的推動下,每個人都可以走向成功。
2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是不知道興趣對于工作激情的重要,但我們依然無法持續保持著工作的激情。
就像韓寒說過的一句很經典也很戳心的話一樣:
“聽過太多大道理,可我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說道理大家都會說,但做實際工作的時候,卻不是人人都能找到興趣來保持工作激情,從而給工作持續補充動力。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方法”。
在本文的第二節開篇那段話,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就是我們在工作中很常見的現象?
沒錯,這就是“大道理”給我們工作帶來的“消極感”。
所以在給大家就“在工作中找興趣”這個問題給出我的建議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職場上有哪些錯誤的“找激情”現象呢?
第一種:過多“雞血”,適得其反
舉例:我認識一個在某公司做營銷總監的朋友,他每天給員工開早會的時候要打雞血,每天下午開晚會的時候要打雞血。部門群里要打雞血,朋友圈里打雞血,甚至開工作會議的時候,也要打雞血。就連聚餐的時候,還要打雞血。久而久之,員工就對他的“雞血”產生了免疫甚至反感,最終工作激情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反而還有所下降。
有太多時候,其實不是員工沒有工作激情,而是管理層過分強調“激情”,最終導致的反作用現象。
在我看來,大多數管理層似乎除了“打雞血”外,并沒有實質性的管理能力。
這種現象在職場上極其常見。
所以說,這種過多“雞血”的提高工作激情的方式,可能會“用力過度”,適得其反。
第二種:不做“交流”,一意孤行
舉例:我有個同學,不管是上學那會兒還是工作之后,他一直都屬于那種“埋頭苦干”型的人。他為了讓自己能夠對學習或者工作保持“亢奮”狀態,每天都會給自己定下很多目標。然后“悶著頭”全身心投入到“忘我”的工作狀態中來,幾乎不與他人有過多交流。
不得不說,這種強行讓自己保持“亢奮”狀態的工作方式,也算是一種找工作激情的方法。
然而在職場中,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在那兒“吭哧吭哧”的干活兒,卻不見得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職場是以團隊為單位的工作環境,而團隊就需要交流。
像我同學這種員工,哪怕你個人再有“激情”狀態,在職場上卻不見得適合。
而且一意孤行下來的工作,很有可能方向已經走偏了,而過程中的工作“交流”,是完全可以避免出現這個問題的。
所以這種太“自我”的工作激情,不要也罷。
第三種:輕言“放棄”,三心二意
舉例:我有個前同事,辭職的時候在我們公司干了大概半年時間,后來去了另外一家公司。當時他跟我辭職的時候,說的理由是“對這個工作沒興趣”。兩年過去了,他一共換了四五家公司,而干的卻是同一種工作。有次我實在好奇,問他為什么這么頻繁跳槽?他給我的答案是:“一直沒找到感興趣的工作。”
有沒有發現這種情況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實際上,他們以為換個工作就可以更有激情了。但實際上當他們新鮮感一過去,馬上又會陷入“沒興趣”的情緒中來。
最關鍵的問題是,他們無論到哪家公司,還是干著同一種工作類型。
其實,他們之所以一直“沒興趣”的最大原因可能不是公司,而是職業。
再加上一旦遇到一點不順心就放棄,這種三心二意的職場生涯,當然不可能持續保持工作激情了。
第四種:不敢“發飆”,任人宰割
舉例:公司有個同事,職位屬于高層管理級別。有段時間公司業績不是很好,老板找到他“苦口婆心”了半天,最后把應該給他的那部分獎金給扣下來了。雖然他內心一萬個不愿意,但還是接受了這個結果。之后他整個工作狀態就陷入了低迷,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勁來。一點工作激情都沒有了。
我們身邊有太多企業老板喜歡“用最少的錢”來讓員工“干最多的事”。
我公司的這個同事本身工作能力也好,激情也好都還不錯的。但是由于被老板“壓榨”時,不敢反駁,喪失了工作激情。
換位思考,任誰在遇到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還像以前那般激情飽滿的工作。
但實際上,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如果我們“發飆”了,可能老板就不會扣獎金呢?因為老板都喜歡捏軟柿子。
所以說,一味的“忍讓”,可能會讓自己工作激情大幅度降低。
3
有沒有發現,其實上面幾種錯誤的“找激情”的案例,在我們職場上比比皆是呢?
所以,如果想要工作中保持激情,那么我們就需要在工作中找到興趣。
又或者說,我們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這就是我說的,不能以“興趣”作為職業,但我們需要在工作中找到興趣。
那么在工作的餓時候,我們應該怎么來找興趣呢?
你是否能夠在工作中找到興趣,決定了你能否持續對這項工作保持激情。
所以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問自己4個問題,這4個問題便是我給大家的4個建議:
NO.1:這項工作能不能讓我學到東西?
我一直從事的工作是營銷方面的工作。讓我一直保持對營銷工作激情的最大原因,就是這個工作“無止境”。幾乎每天我都在學習新的營銷知識,學一點我就進步一點,進步一點我就離成功更近一步。
這種一點點靠近成功的感受,讓我對工作興趣度非常高。
大俠一句點評:接受對“未知”的挑戰,讓自己成長起來戰勝“無知”,這不是很好玩兒么?
NO.2:我能不能讓別人得到成長?
我喜歡分享,就好像我把我現在的體會分享給你一樣。因為每次分享了我的知識后,就會有人在我的影響下得到成長。而這種“使他人成長”的樂趣,只有真正體會過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也正是這種樂趣,讓我對于自己的“工作”持續保持著激情。
大俠一句點評:“幫助他人”不僅能感到快樂,關鍵能享受被“崇拜”的感覺,這不是很爽嗎?(特別是看著他們一雙雙崇拜的小眼神,那滋味簡直不要太爽)
NO.3:我能夠在這個工作上賺多少錢?
之所以能夠一直保持工作激情,最關鍵的問題是我能夠通過現在的工作賺錢。這里的賺錢不是說賺看得到的錢,而是說保持激情能夠賺更多的錢。
所以,我以賺錢為最大興趣點,可以讓我持續保持工作激情。
畢竟,我的興趣核心不是工作,而是錢嘛!
大俠一句點評:別跟我談什么“激情”,我的興趣是錢!
NO.4:我敢不敢“捍衛”我的工作?
就像前面說到的第四個“錯誤”現象一樣,當有人在你工作的任何方面發出“威脅”時,你有沒有想要“發飆”來捍衛自己工作的欲望?
如果沒有,那么就需要找到能夠讓自己“發飆”的點,而這個點就是你工作的激情源頭。
前面說過,我的興趣是錢,要是老板敢扣我獎金,我一定會發飆。
大俠一句點評:任何敢動我利益的,都將會是我的敵人!
總結:
在工作中,想要持續保持激情,就要找到在工作中的興趣點或者樂趣之處。
所以我建議,通過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并分享自身所學從而幫助他人,在享受他人崇拜的樂趣中,賺到更多的錢,并能夠捍衛自己的“利益”。
這樣,我們其實就是找到了工作的樂趣,從而能夠保持工作的激情了。
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我的個人建議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適當調整。
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在工作中找到興趣(或樂趣),讓興趣賦予工作激情。
我是“職場大俠知陽”,感謝您的閱讀。
那么本期的話題是:你現在的工作最大的樂趣是什么呢?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